[发明专利]车座靠背的支架组件有效
申请号: | 00803224.6 | 申请日: | 2000-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338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3-06 |
发明(设计)人: | 金田卓治;佐藤兼则;大森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京座椅技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47C7/46 | 分类号: | A47C7/4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天安,章社杲 |
地址: | 日本崎玉***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座 靠背 支架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座靠背的支架组件,尤其是涉及加强支架组件的框架。
背景技术
USP4796954揭示了一种车座靠背的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由上下延伸的副架、连接所述副架的上端的上侧架、连接所述副架的下端的下侧架构成的框架和设置在副架之间锯齿形弹簧。
上述第一种传统组件具有产品重量轻和能够提供良好舒适性的优点。不过,传统组件具有抗扭强度低的缺点。扭曲外力强烈作用在副架与下侧架的接合部上。例如,当儿童坐在安装于副架上的扶手上时,接合部必须保持欲相对下侧架向外和向前移动的副架。
USP5044693公开了一种具有安装在副架上的托架的车座靠背支架组件。不过,第二种传统组件的托架没有加强副架与下侧架之间的接合部的作用。
USP5193881公开了一种具有中央板、从中央板两侧起向前延伸地弯曲的副板以及加强中央板与副板之间角部的加强部的车座靠背支架组件。
上述第三种支架组件因其整个由板构成而具有比第一、第二种传统组件高的刚性。而且,第三种组件的加强部有望进一步提高框架的刚性。不过,第三种传统组件具有很重且舒适性差的缺点。为了获得优良的舒适性,必须象第一传统组件那样地用锯齿形弹簧支承车座靠背垫。固定不动的中央板使舒适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无损于通过锯齿形弹簧所获的舒适性地提高车座的靠背支架组件的刚性。
这一目的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的,即本发明的车座靠背支架组件具备在车座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副架、连接副架上端部分的上侧架、连接副架下端部分的下侧架、具有安装在副架之间的上锯齿形弹簧与下锯齿形弹簧的弹簧器件,所述各副架具有在车座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主板、从主板后端起延伸到内侧的副板,所述下侧架具有中央部、位于中央部两侧的侧部,所述各侧部分别具有从中央部起延伸到外侧的主连接部、与主连接部成一体的副连接部,所述主连接部的前端被固定在主板上,所述副连接部的前端被固定在主板上,使所述副连接部向前侧上方倾斜,从而所述副连接部与所述下锯齿形弹簧在前后方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合。
图面简介
图1是本发明车座的立体图。
图2是车座的靠背支架组件的立体图。
图3是所述支架组件的纵截面侧视图。
图4是所述支架组件的副架的横截面图。
图5是所述支架组件的下侧架的局剖主视图。
图6是图2的A-A纵截面图。
图7是从图6的箭头B看的下侧架的局部放大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
根据图面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车座10具有可滑动地安装在车体11上的座底12、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座底12上的座靠背13。
图2表示具有四边形状的金属框架14和多个锯齿形弹簧15、15的所述座靠背13的支架组件16。框架14实质上具有上下延伸的一对副架17、17、连接副架17、17上端的倒U形上侧架18、连接副架17、17下端的下侧架19。支承座靠背13的头枕20的撑杆21、21的座管22被固定在上侧架18上。
各副架17如图4所示,制成大致的L字形,具有在车座10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主板23和从主板23后端起向内延伸地弯曲的副板24。主板23、23的下端部通过调位机构(未示出)与座底12的框架相连。锯齿形弹簧15、15被安装在主板23、23的中间部之间。
上侧架18的纵侧部25、25分别被主板23、23与副板24、24半包围起来地固定在副架17、17上。
下侧架19具有中央部26和位于中央部26两侧的侧部27、27。中央部26如图6所示地被设置于副架17上在上下方向与副板或后端缘24一致的位置上。中央部26位于在最下方的锯齿形弹簧15的下方。
各侧部27具有从中央部26起延伸到外侧的主连接部28以及实质上从主连接部28起向上扩大的副连接部29。主连接部28的背面如图3、6所示地通过焊接或螺栓螺母固定在副架17副板24上。主连接部28的前端向前延伸地被弯曲,以便形成纵向主接合面30。主接合面30通过焊接或螺栓螺母固定在主板23上。
如图7所示,副连接部29直达外侧地增高倾斜。此外,副连接部29如图6所示地向前侧上方倾斜。由于这种倾斜,副连接部29在前后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与位于最下方的锯齿形弹簧15重合。
副连接部29的前端延伸向前侧下方地弯曲,以便形成倾斜副接合面31。副接合面31也通过焊接或螺栓螺母固定在主板23上。在副连接部29的内侧上形成了加强筋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京座椅技术株式会社,未经东京座椅技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032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