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装容器及包装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0805554.8 | 申请日: | 200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345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4-17 |
发明(设计)人: | 浜田绅一郎;友弘进;井上俊明;福田直之;坂井靖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5D77/06 | 分类号: | B65D77/06;B65D8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激扬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装 容器 方法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容易受水份、氧或微生物的影响而发生粘结或着色等性状改变和品质劣化的物质的包装。
背景技术
将作为药品原料的氨基酸、抗生素或核酸等物质放入容器内保存或作为制品出厂时,通常首先将该物质装填在塑料制的袋子内,然后装入外包装中,也就是说,这些物质是采用双层包装。这种情况是,内包装采用塑料容器,外包装采用纸制的桶或金属桶等结实、坚固的容器。一般来说,为了防止吸湿,往往在外包装的纸制桶的内表面上覆盖铝箔,作为阻隔水份和氧的材料,目前已知的有聚偏二氯乙烯、铝箔以及在塑料薄膜上蒸镀金属或氧化硅而形成的薄膜。
在塑料薄膜上蒸镀金属或氧化硅而形成的包装材料在商业上经常被使用。例如,在日本第100043/1994号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包装方式,其外包装使用不含有金属的纸板制的桶,内包装是采用氧化硅蒸镀薄膜等防湿包装。一般来说,单个包装使用聚乙烯薄膜等,内包装使用蒸镀氧化硅的薄膜等,外包装使用纸制的桶。
容易受水份、氧或微生物的影响而发生粘结或着色等性状改变和品质劣化的物质,如果采用一般的包装方式进行包装,在这些物质中有时由于微生物繁殖而发生粘结,或者由于氧的作用而发生着色等,导致性状改变,品质劣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可以抑制内容物中的微生物繁殖,防止粘结或着色等性状改变和品质劣化的包装容器以及使用该容器的包装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在保存过程中使包装内的平衡相对湿度保持在60%以下的方法或者使包装内的氧浓度达到0.1%以下的方法。
此外,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采用上述包装容器和使用该容器的包装方法的保存方法。
本发明中所述的保存,是指容易受水份、氧或微生物的影响而发生粘结或着色等性状改变和品质劣化的物质(以下简称对象物)被制成后,对象物被包装好,在开封之前处于密闭的状态,也就是说,所述的保存也包括制品出厂后的运输等过程。
本发明与下列(1)~(23)有关。
(1)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包装容器具有下列部分:由具有高透湿性和高透气性中至少一种性质、用来包装固体或粉末的包装材料(高透过性包装材料)构成的单个封装袋;由具有低透湿性和低透气性中至少一种性质、用于容纳单个封装袋的包装材料(低透过性包装材料)构成的内包装袋,和在单个封装袋与内包装袋之间配制的干燥剂或脱氧剂;以及用于容纳内包装袋的外包装。
(2)上述第(1)项发明的包装容器,其中,所述高透湿性是100g/m2·天以上的透湿率,所述高透气性是10,000cc/m2·24hrs·atm以上的氧透过率。
(3)上述第(1)项发明的包装容器,其中,所述的低透湿性是3g/m2·天以下的透湿率,所述的低透气性是3cc/m2·24hrs·atm以下的氧透过率。
(4)上述第(1)项发明的包装容器,其中,单个封装袋的透湿率是100g/m2·天以上,并且,内包装袋的透湿率是3g/m2·天以下。
(5)上述第(1)项发明的包装容器,其中,单个封装袋的氧透过率是10,000cc/m2·24hrs·atm以上,并且,内包装袋的氧透过率是3cc/m2·24hrs·atm以下。
(6)上述第(1)项发明的包装容器,其中,单个封装袋的透湿率是100g/m2·天以上,氧透过率是10,000cc/m2·24hrs·atm以上,并且,内包装袋的透湿率是3g/m2·天以下,氧透过率是3cc/m2·24hrs·atm以下。
(7)上述第(1)项发明的包装容器,其中,所述的外包装是选自纸制桶、塑料制桶、波纹箱和金属桶中的容器或者纸制或塑料制的袋。
(8)上述第(1)项发明的包装容器,其中,所述的固体或粉末是容易受水份、氧或微生物的影响而发生粘结或着色等性状改变和品质劣化的物质。
(9)上述第(1)项发明的包装容器,其中,所述的固体或粉末是受选自霉菌、细菌和酵母的微生物的影响而发生性状改变或品质劣化的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055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自行车及其行驶控制方法
- 下一篇:多用连接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