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平面显示屏中对相位进行再调节的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805613.7 | 申请日: | 200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345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4-17 |
发明(设计)人: | P·冯哈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通西门子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5/18 | 分类号: | G09G5/18;G09G3/2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天正,张志醒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面 显示屏 相位 进行 调节 方法 装置 | ||
1.在包含平面显示屏和图形卡的计算机系统中对图形卡的像素脉冲与具有模拟接口的平面显示屏的扫描脉冲之间的相位进行再调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重复地执行自动的相位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连续地执行所述自动的相位调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周期性地执行所述自动的相位调节。
4.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仅在单个像点上测定所述系统的瞬态所需要的相位调节;然后把所测定的相位调节应用到整个图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出一个足够亮的像点,并测出该像点的视频脉冲的上升沿;选出一个足够亮的像点,并测出该像点的视频脉冲的上升沿;并且如此来调节所述的相位,使得用于整个图像的扫描时间点大约位于所述视频脉冲上升沿与下降沿之间的中点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测出一个足够亮的像点的视频脉冲上升沿;并且如此来调节所述的相位,使得扫描时间点朝像素中点方向偏移约半个像点宽度。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个足够亮的像点中测出视频信号的下降沿;并且如此来调节所述的相位,使得扫描时间点朝像素中点方向偏移约半个像点宽度。
8.如权利要求5至7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具有像点的图像区域在平面显示屏上以行和列而被布置在前沿区域与后沿区域之间,其特征在于:为了测定所述的上升沿,在后沿区域附近的第一图像列中选出一个像点作为足够亮的像点,并且为了测定所述的下降沿,在前沿区域附近的第一图像列中选出一个像点作为足够亮的像点。
9.如权利要求5至8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确定所述视频脉冲的上升沿或下降沿,测量所述第一或最末图像列的多个像点的亮度,并且选出所述第一或最末列中具有最大亮度的像点。
10.如权利要求5至8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测量像点(n×k),其中n=1、2、…N,且k=常数,譬如10;并且当找不到足够亮的像点时,则测量像点(n+m)×k,其中m=1、2、…N,直到找到足够亮的像点。
11.如权利要求5至8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测出所述选出的像点的振幅值,对这些像点的相位进行偏移,直到所测量的振幅值不再明显变化;并随后对所测得的振幅值进行继续处理。
12.如权利要求5至8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测定所述振幅值的过程中所采用的相位被如此大地向前偏移,直到所测量的振幅值小于预定的界限值,譬如小于该振幅值的50%;把所述相位延迟半个像点宽度;然后对所测量的振幅值进行继续处理。
13.如权利要求5至8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测定所选出的像点的上升沿,把该选出的像点的相位朝后沿区域方向如此大地进行偏移,直到所测量的振幅值下降到预定的百分比,譬如前面所测得的振幅值的50%;并且该相位值作为所述上升沿的位置而被暂存下来。
14.如权利要求5至8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测定所选出的像点的下降沿,把该选出的像点的相位朝前沿区域方向如此大地进行偏移,直到所测量的振幅值下降到预定的百分比,譬如前面所测得的振幅值的50%;并且该相位值作为所述下降沿的位置而被暂存下来。
15.如权利要求5至8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或扫描时间点相对于所述上升沿与下降沿的中点延迟了一个预定值,譬如像点宽度的10%。
16.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受所述调节的影响或干扰的一个或多个像素通过无干扰的、来自图像存储器的图像部分来进行覆盖。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重复地,优选为利用每第二个图像来刷新所述的图像存储器。
18.如权利要求4至17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用户相对于在调节过程中所测得的值来改变所述的扫描时间点,其中在自动调节中考虑被这样调整过的偏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通西门子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通西门子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0561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