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来源于担子菌培养物的新型物质、其制造方法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00806244.7 | 申请日: | 200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347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01 |
发明(设计)人: | 小砂宪一;袁岚;三浦健人;孙步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氨基厄普化学 |
主分类号: | C12P17/06 | 分类号: | C12P17/06;A23L1/30;A23K1/16;A61K31/352;A61P3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雯,刘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来源于 担子 培养 新型 物质 制造 方法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抗肿瘤作用等生理活性的物质。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能增强大豆等异黄酮类糖苷配基生理活性及担子菌培养物生理活性的新型物质,其制造方法及其作为健康食品组合物、动物或水产养殖用饲料组合物及抗肿瘤剂的用途。
背景技术
据报道,大豆和大豆加工制品的摄取可减轻癌症发生的风险,涉及预防原发性或化学物质诱导的癌症。这种作用归功于大豆所含的异黄酮。大豆异黄酮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已证明它对乳腺癌、大肠癌、前列腺癌等癌、心血管疾病、脑功能异常、骨质疏松、酒精依赖症、更年期紊乱、高血脂症等具有广泛的预防性生理活性作用。
已知,大豆异黄酮有染料木苷(genistin)、异黄酮苷(daidzin)、glycitin等。它们分别是以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大豆苷元(daidzein)、黄豆黄素(glycitein)为糖苷配基的葡萄糖糖苷。大豆异黄酮在大豆种子中以葡萄糖糖苷或其衍生物的形式存在。
大豆异黄酮的生理活性作用主要是基于糖苷配基的作用,葡萄糖糖苷形式的生理活性作用没那么强。这是由于糖苷状态下不易被小肠吸收。
分解大豆异黄酮糖苷,得到其糖苷配基的方法有几个提案。例如,通过大豆中β-葡萄糖苷酶的作用而转换成糖苷配基的方法(特开平1-258669);提取酱油饼或酱油汁中生成的异黄酮糖苷配基的方法(特开平5-170756);让曲霉菌作用于大豆蛋白而得到含糖苷配体的异黄酮化合物的方法(特开平8-214787号);提取植物蛋白后,通过β-葡萄糖苷酶或酯酶的作用而转化成糖苷配基的方法(特表平9-503781,美国特许第5763389号);让微生物来源的酶作用于大豆胚轴而得到使所含异黄酮化合物糖苷配基化的方法(特开平11-89589号)。
糖苷配基中,尤其是染料木黄酮具有抑制酪氨酸激酶、抑制DNA拓扑异构酶、抑制新血管生成的生理活性作用。但是,要达到抑制新血管生成的生理活性作用,血浆中染料木黄酮的浓度必须高,仅靠从肠道摄取染料木苷来满足染料木黄酮的必需量是很困难的,这是由于染料木苷是肠道难以吸收的糖苷。要达到充分的生理活性效果,必须摄取必要量糖苷配基形式的染料木黄酮。
另一方面,担子菌,如香菇和灵芝等等菌丝体及其培养物具有免疫增强活性和抗肿瘤作用等生理活性,一部分可用作抗癌剂。
近年来,这些抗癌剂多与具有肿瘤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物质联合应用。这是由于联合应用对同一治疗目的发挥不同作用机制的物质预期可取得较高治疗效果。
已知具有肿瘤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物质有,如以鲨鱼软骨作原料的粘多糖混合物和制管张素(angiostatin)等,其中一部分已实际应用。
肿瘤新生血管抑制作用是指阻碍或抑制增长的肿瘤产生血管新生促进物质,生成新血管,以供给自身增殖所必须的营养和氧分的作用。
肿瘤新生血管抑制物质是防止肿瘤细胞血管新生,抑制、阻碍其生长过度的物质,由于其施用可消除肿瘤,所以可用于癌症治疗。
肿瘤新生血管抑制物质可通过口腔摄取或静脉注射而发挥作用,但,目前能口腔服用的物质很少。静脉注射的缺点是患者的负担大。
用于口服的鲨鱼软骨要达到肿瘤新生血管抑制作用,必须每天大量摄取大约20克以上,其缺点是由于它有鱼腥味和令人不快的味道很难摄取。为了抑制这种令人不快的腥味,赋予它在胃的强酸环境下不溶解,而保持到肠内,在肠内溶解、吸收的性质,将鲨鱼软骨粉碎制成微粉末状,再用油脂类和糖类等对该微粉末进行包衣等复杂处理。
另外,制管张素还没有实际应用。所以,需要能口服且安全性高的肿瘤新生血管抑制物质。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除以前技术的问题点,提供能增强担子菌培养物的抗肿瘤作用等生理活性作用,并使大豆等异黄酮类的糖苷配基生理活性达到最佳的新型物质。
再者,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该新型物质的制造方法及该物质作为健康食品、动物或水产养殖用饲料及抗肿瘤剂的用途。
鉴于上述目的,本发明者们进行了广泛研究,结果在含有大豆种子和其加工制品等异黄酮类的材料(异黄酮类含有材料)存在下培养担子菌,通过担子菌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的作用将葡萄糖糖苷的异黄酮(染料木苷等)分解成葡萄糖和糖苷配基(染料木黄酮等),使糖苷配基与培养担子菌而产生的物质一起蓄积在培养体系中,得到具有异黄酮类的糖苷配基的生理活性和担子菌培养物生理活性,且它们的生理活性比单独培养上述糖苷配基和担子菌培养物的混合物增强了的新型物质,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氨基厄普化学,未经株式会社氨基厄普化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062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