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碳酸酯、其制备方法及其成形制品无效
申请号: | 00807945.5 | 申请日: | 200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371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25 |
发明(设计)人: | 影山裕一;兼子博章;船越涉;佐佐木胜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帝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G64/06 | 分类号: | C08G64/06;C08G64/30;G11B7/0037;C08J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雯,邰红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碳酸酯 制备 方法 及其 成形 制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热稳定性优异的聚碳酸酯、其制备方法及其成形制品。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在1H-NMR光谱中具有特定积分强度的特定信号、因热分解导致的机械强度降低幅度小且适于薄品的溶融成形加工的聚碳酸酯、其制备方法及其成形制品。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是一种机械强度、色泽、透明性均优异的工程塑料,近年来其用途非常广泛,并应用于各种成形制品的加工中,特别是由于它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所以作为磁盘底材及电化学制品外罩一类的薄体材料而被广泛使用。
聚碳酸酯的成形加工主要是通过溶融成形来进行的,在溶融成形过程中,因为它的溶融粘度高,所以溶融流动性、成形性均很低,尤其是薄品的溶融成形加工时,通常要在250~400℃的高温下进行。可是,在所需高温条件下,聚碳酸酯易发生热分解现象,其结果导致成形制品的机械强度降低等品质劣化。因此,为了避免溶融成品型的机械强度降低,需要开发出一种在溶融成形的温度范围对热分解具有稳定性的聚碳酸酯
为了提高聚碳酸酯的耐热稳定性,以前均是采用往聚合物中混入耐热稳定剂的方法。可是,耐热稳定剂的混入会使聚碳酸酯的色泽,透明性,机械强度等特性都受到不良影响,并增加制备工程成本。
另外,末端羟基对聚碳酸酯的耐热稳定性也具有不良影响,例如特开昭61-87724号和61-87725号公报所指出的那样。这两份公报中,对于在聚合物制备工艺流程特征上,在分子中存在较多末端羟基的溶融聚合法或固相聚合法,尤其是对减少聚碳酸酯的末端羟基,提出了各种建议,可是众所周知,减少末端羟基存在着一个限度。
通过以上的背景资料分析可知,为了追求更简便、廉价的制备方法,已不适宜采取加入热稳定剂来减少末端羟基的方法,而是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对热分解具有的稳定性、特别是适合薄品的溶融成形加工的、更为简便廉价的制备聚碳酸酯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制备过程中不加入热稳定剂,但在溶融成形时的温度范围具有一定的耐热稳定性,而且适于薄品的溶融成形加工的聚碳酸酯。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更为有利地制备本发明的上述聚碳酸酯的工业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由上述聚碳酸酯构成的成形制品。
通过以下说明,可明确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
第一,根据本发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优点体现在具有以下特征的芳香族聚碳酸酯。
该芳香族聚碳酸酯的重复单元以下述通式(1)表示的结构单位为主。
以重氯仿为溶剂的1H-NMR光谱中,在δ=2.14~2.17ppm、δ=3.46~3.49ppm、δ=3.62~3.69ppm和δ=5.42~5.46ppm四个范围检测出的所有信号的积分强度总和,与在δ=1.50~2.00ppm的范围检测出的甲基信号的积分强度之比为0.01~2.0%,并且其粘均分子量在10000~100000范围。
第二,根据本发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优点体现在具有以下特征的芳香族聚碳酸酯制备方法(以下,有时描述为本发明的第1制备方法)。
以双酚A为主的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和碳酸二酯,在由碱金属化合物和含氮碱性化合物和/或含磷碱性化合物组成的酯交换催化剂与由含硫化合物构成的助催化剂的存在下,发生缩聚反应并生成本发明上述芳香族聚碳酸酯。
其中,相对于1摩尔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碱金属化合物以碱金属原子计,为1×10-7~1×10-5当量,含氮碱性化合物和/或含磷碱性化合物以氮原子和/或磷原子计,为5×10-5~1×10-3当量;相对于碱金属化合物的1个碱金属原子,含硫化合物以硫原子计,为0.1~100个原子。
第三,根据本发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优点体现在具有以下特征的芳香族聚碳酸酯制备方法(以下,有时描述为本发明的第2制备方法)。
以双酚A为主的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和碳酸二酯,在由碱金属化合物和含氮碱性化合物和/或含磷碱性化合物组成的酯交换催化剂和碳自由基捕获剂的存在下,发生缩聚反应并生成本发明的上述芳香族聚碳酸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帝人株式会社,未经帝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079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压电网数据传输系统的输入耦合级
- 下一篇:异维甲酸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