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箍紧带有效
申请号: | 00808202.2 | 申请日: | 200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359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17 |
发明(设计)人: | 北村吉治;逸见羲宏;荻野隆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L33/02 | 分类号: | F16L33/02 |
代理公司: | 沈阳市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刁佩德 |
地址: | 日本神奈***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箍紧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箍紧带的一项技术。该箍紧带是箍紧连接部上的橡胶或树脂套管用的。
背景技术
作为汽车的一种备件,使用着各种橡胶或树脂制成的套管。在本说明书中所说的套管,将包括软管和套筒。为了把这种套管固定到连接处,一直使用着用带状金属制成的箍紧带。这种箍紧带,曾在,例如日本实公平2-9195号公报或者在日本专利第2538554号公报中公开过。
上述的例子是指被称为铆固型的箍紧带。这种箍紧带具有卷成环状的金属制带体;在带体外侧重叠的部位开孔,在内侧重叠的部位形成挂钩,再将挂钩挂到孔内。这种箍紧带是在挂钩挂在孔内的状态下,通过胎具使带体的耳部产生塑性形变,缩紧带体的周长,使带体去勒紧被捆部位。
这种铆固型箍紧带是通过使其耳部产生塑性形变,来使周长缩紧到一定的长度。然而耳部将会产生反弹,尽管该数值很小。为此需要提高耳部的刚性。为此,在前面提到的日本实公平2-9195号公报的箍紧带上,沿耳部的带长方向两端,形成一个向外凸起的肋部,并在肋部中形成向内侧凹进的加强筋。或者,在前面提到的日本专利第2538554号公报的箍紧带上,在平坦的耳部桥架中心,形成一个向耳部内侧凹进的浅的碟型坑。
就日本实公平2-9195号公报的箍紧带而言,为了勒紧,需要用一种胎具来使耳部产生塑性形变。这时,耳部整个被屈成Ω形。这时耳部向箍紧带外方凸起的量将变得很大。为了减小耳部的凸起量,要在胎具上下功夫,设法去抑制耳部向高的方向变形。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需要增大耳部变形(捆紧)所要得力等问题,而且还需要特殊的工具,而该工具还得很大等问题。
另外,就日本专利第2538554号公报的箍紧带而言,在耳部只形成一个浅的碟型坑,是提高不了多少耳部的刚性的。这种箍紧带存在着如下的问题:当用工具捆紧时,耳部整个被屈成Ω形,尤其是向桥架的带幅方向两端,向耳部外方突起的高度变得很大;而且反弹量也变得很大。这种箍紧带如果把耳部勒紧方向的长度改长,那么就等于加大了箍紧带的勒紧行程;但是桥架变大之后,塑性变形之后的耳部最大高度也将变大。所以实际上未能去加长耳部的长度。
另外,单去提高耳部的刚性也不一定就好。这是因为,当桥架的刚性过高的状态下,用工具去捆紧时,会出现只让底脚变形的倾向;于是在底脚处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会使底脚破损或者底脚的板厚变薄,使耳部整体的强度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箍紧带,它能提高耳部的刚性及降低耳部变形之后的凸起高度,同时还可以防止底脚的损坏。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是在使带状金属制成的带体,卷成环状的状态下,安装到箍紧件上的一种箍紧带。它具有下述的结构特征:设有一个固定部(例如相挂连的钩和孔),用来固定带体的外侧重叠区和内侧的重叠区;在带体周缘的一处形成一个耳部(设有一对底脚和桥架)。在耳部桥架带幅方向的两端,形成分别向耳部内侧方向弯曲的一个肋部,并在肋部中形成凹向耳部内侧的加强筋。
具有这种结构的本发明的箍紧带,可以用捆紧工具去使耳部变形,可以去缩紧带体的卷绕直径即周长。该耳部是通过肋部和加强筋来提高刚性的,所以主要由底脚产生变形。也可以按肋部的长度和形状来,使桥架勒紧方向的两端进行变形。该发明的箍紧带,可以去抑制桥架向箍紧带的外方凸起的很大;尤其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使耳部带幅方向两端的位置控制的最低。
本发明呈一种圆弧状,以使肋部向桥架勒紧方向的中心移动时,让凸起量向耳部内侧方向变大。这种形状的肋部,可使刚性发生变化,即可使从桥架勒紧方向的中心逐步向底脚变小。本发明的肋部长度,不超出桥架勒紧方向两端的弯曲部。本发明将限制弯曲部的刚性过剩,而且还限制底脚和桥架之间的刚性变化过大。肋部的长度最好是设在桥架勒紧方向长度的6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例的剖面图,它示出箍紧带捆紧前的状态。
图2是图1箍紧带耳部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箍紧带耳部及其周边部位的平面图。
图4是图2的F4-F4线的剖面图;
图5是图1的箍紧带被捆紧后的剖面图;
图6是图5箍紧带的耳部立体图;
图7是耳部塑性变形用铆固试验设备的侧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例和比较例的反弹量图;
图9是本发明实例和比较例的耳部最大高度图;
图10是本发明实例和比较例的铆接荷重的变化图;
图11是比较例1的耳部立体图;
图12是比较例2的耳部立体图;
图13是比较例3的耳部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发条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发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082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