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开关切换电容器上共模输出电压与连续时间接口相匹配的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811905.8 | 申请日: | 2000-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376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23 |
发明(设计)人: | A·加塔尼;P·J·赫斯特;D·W·克莱因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特尔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F3/45 | 分类号: | H03F3/4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玲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 切换 电容器 上共模 输出 电压 连续 时间 接口 匹配 方法 装置 | ||
发明背景
1.发明领域
本发明总的涉及电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使开关切换电容器上共模输出电压与连续时间接口相匹配的方法与装置。
2.相关技术描述
全球通信不断地显示其快速增长率。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习惯于电子邮件、基于web的传真发送、电子商务、远程办公和高速互联网访问带来的方便,电信产业也被要求增加足够的带宽以支持这类服务。使用电子通信的人数的增长只会增加互联网访问和互联网访问设备(例如个人数字助理PDA,计算机等)的价格。
今天,所有的电话业务和大部分的互联网业务使用铜质电话线。然而,由于高质量应用软件的不断出现,公共和私有所使用的铜线访问网络都面临着挑战。对于网络供应商来说,企业的本地部分成为接入提供商的最大挑战。为了充分利用日益普及的电信革新技术的成果,在私有住宅和私营企业中开始安装了附加的电话线。
尽管模拟调制解调器的速度已经扩展到每秒56千比特(56kbps),但是小型办公/家用办公(SOHO)用户仍需要更大的互联网带宽来容纳诸如从三维web站点到电视会议的多媒体应用程序。然而,模拟调制解调器因无法提供足够的带宽已到了终结的地步。
为了适应发展,各电信公司提出了多种数字接入的解决方案一数字用户线(DSL)技术的各种变型。这些DSL技术在解决主要SOHO应用程序和电话公司需求方面的能力有很大的差别。
DSL技术是通过铜双绞线提供高带宽数字数据服务的传输机制。铜双绞线用于电话公司中心局与用户之间的布线。DSL技术是一种铜线传输技术,它解决了网络服务供应商与用户之间最为关键的最后一英里的线路中经常碰到的瓶颈问题。DSL技术用普通电话线实现了宽带速度。与其它网络访问方式相比,DSL在速度方面作出了巨大的改进(达到7Mbps以上),然而基于DSL服务的真正实力在于由当今网络用户,性能,可靠性和经济性所需的多媒体应用程序带来的机会。
如果没有该传输机制,用户将不得不依靠T1(1.5Mbps)或者E1(2.0Mbps)服务,这需要电话公司在每一个希望获得高速数字服务的地方都安装昂贵的新电缆。最初的DSL服务是在80年代后期定义的ISDN DSL(ISDL)。ISDL在距离电话公司中心局18000英尺的范围内提供160kbps的速率。虽然这一服务一直是为全世界许多家庭和小型企业开发的,多媒体应用程序的要求正在对IDSL带宽提出挑战。
目前,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因其具有快速下载音乐和视频文件的能力而被住宅上网用户所接受。ADSL参考调制解调器技术,将铜双绞线(普通电话线)转化为可提供更快速度互联网访问的管线。ADSL不是异步传输,而是非对称传输,即,它可提供6Mbps以上(最高达到8Mbps)的下载速度,以及640kbps(最高达到1Mbps)的上传速度。
ADSL通过一种数字编码技术将普通电话线的容量提高了99%。额外的容量意味着在访问环球网的同时可以拨打电话或发送传真。使用该技术的用户可以进行不间断的互联网访问而不掉线。该技术很有潜力成为住宅用户、远程办公用户和小型企业的一种节省成本的解决方案。
不仅如此,事实上在其它许多方面也需要使用到对称高速连接的技术。例如,小型企业为了与大型企业进行竞争就越来越依赖于复杂的语音和数据产品及服务。但是,迄今为止,向小型企业提供专业电话和数据服务的成本还是很高而受阻。因此,综合接入和虚拟公共分组交换机(PBX)仍然在向小型企业提供着语音邮件、高速互联网访问、多路商用线和足够的远程办公能力。
如上所述,对称服务传统上由T1和E1线提供。在DSL家族中,HDSL长期以来一直用于T1线,因为它的远距离延伸只要求每12000英尺再生信号助推一次,而其它的T1技术是每4000英尺助推一次。事实上,HDSL的简化T1部署和降低价格的能力使其确立了在DSL技术家族中的最高地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特尔公司,未经英特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119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