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谷氨酰胺酶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00813733.1 | 申请日: | 200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377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30 |
发明(设计)人: | 菊池庆实;伊达雅代;梅泽有希子;横山敬一;松井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味之素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2N15/63 | 分类号: | C12N15/63;C12P21/02;C12N9/10;C12N9/4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雯,姜建成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谷氨酰胺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外源分泌型蛋白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携有在棒杆菌中发挥功能的启动子的下游连接编码源自棒杆菌的信号肽区的核酸序列、再在编码上述信号肽区的核酸序列的下游连接编码含有前体结构部分的外源分泌型蛋白质的核酸序列的表达基因重组体的棒杆菌进行培养,使上述外源分泌型蛋白质在上述棒杆菌中生成并分泌、然后从上述外源分泌型蛋白质中切除前体结构部分。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外源分泌型蛋白质是转谷氨酰胺酶。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信号肽是源自棒杆菌的细胞表面蛋白质的信号肽。
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信号肽是源自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的细胞表面蛋白质的信号肽。
5.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信号肽具有序列号1或2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6.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信号肽是源自产氨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ammoniagenes)的细胞表面蛋白质的信号肽。
7.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信号肽具有序列号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8.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前体结构部分相当于源自放线菌的转谷氨酰胺酶的前体结构部分。
9.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前体结构部分具有序列号3或4所示的序列。
10.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前体结构部分包括序列号3或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至少一个氨基酸发生置换、或缺失、或插入、或添加、或它们的组合。
11.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前体结构部分的氨基酸序列为序列号30~3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任意一种。
12.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前体结构部分的切除是通过蛋白酶实施的。
13.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和分泌外源分泌型蛋白质的棒杆菌还生成蛋白酶。
14.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前体结构部分的切除是通过蛋白酶和肽酶实施的。
15.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和分泌外源分泌型蛋白质的棒杆菌还生成蛋白酶和肽酶。
16.权利要求12或14所述的方法,其中,蛋白酶源自放线菌。
17.权利要求12或14所述的方法,其中,蛋白酶源自白灰浅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griseolus)。
18.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肽酶源自放线菌。
19.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肽酶源自茂原链霉菌(Streptomyces mobaraense)。
20.权利要求2~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转谷氨酰胺酶是源自放线菌的转谷氨酰胺酶。
21.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转谷氨酰胺酶是源自茂原链轮丝菌(Streptoverticillium mobaraense)的转谷氨酰胺酶。
22.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转谷氨酰胺酶具有序列号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23.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转谷氨酰胺酶是源自肉桂链轮丝菌(Streptoverticillium cinnamoneum)的转谷氨酰胺酶。
24.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转谷氨酰胺酶具有序列号4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25.一种分泌生产成熟型转谷氨酰胺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棒杆菌中生成和分泌在源自棒杆菌的信号肽的下游连接成熟型转谷氨酰胺酶的融合蛋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味之素株式会社,未经味之素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1373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