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眼内晶体前植入体无效
申请号: | 00815463.5 | 申请日: | 200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387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25 |
发明(设计)人: | G·罗伦佐;O·普莱顿 | 申请(专利权)人: | IOL技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16 | 分类号: | A61F2/1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华英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晶体 植入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眼内晶体前植入体。
它通常涉及用于晶状体眼睛的眼内后房植入体,特别用于矫正具有清晰晶状体的年轻病人的屈光不正。
这种眼内植入体被植入晶状体的前面和虹膜之间。
虹膜和晶状体之间空隙的宽度和环境影响着成功使用这种植入体。过分强烈地与虹膜的后面接触可能导致它的脱色素作用,而在晶体上的摩擦可能导致晶状体发生白内障。
相似的,这种植入体也受到近距离观看时晶状体在调节过程中其中心向前-后移动的影响,这对该植入体的稳定和定位产生影响。
该晶体前植入体的光学后表面为球形,并具有特定半径,通常为10.5mm。这样的选择从制造的角度看是有利的,但当松驰时,晶状体的前面并非单一的球形表面,事实上是一个具有无数个连续球形表面的非球形表面。
显然,外部球形表面为单一半径的植入体是不能与晶状体前表面配合的。
类似地,具有单一曲率半径的光学的后表面的晶体前植入体相对于晶状体的前表面的位置就总有些不确定。这导致植入体相对于晶状体位置的不稳定。
另外,大多数晶体前植入体与晶状体的前面都有一定间隔,从而避免与之接触。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眼内晶体前植入体,它具有最小化的整体尺寸,可以完全紧密地与晶状体的前面配合。
为了这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眼内晶体前植入体,它可被植入到晶状体的前面和虹膜之间,该植入体包括一形成在中央体上而不妨碍调节的光学部分和一接触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植入体的后表面包括一具有第一半径的中心球形表面部分、一具有大于第一半径的第二半径的环形球形第二表面部分,和一包围着第二部分并具有大于第二半径的第三半径的同心球形第三表面部分。
在本发明本方面的优选实施方案中,外围环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晶状体的前面的直径,因此外围环并未支撑在睫毛沟中。此时,居中而稳定的位置通过主体的后面的球形表面的形状与晶状体前面的对应区域的互补配合来保证。在该实施方案中,同心球形第三表面部分的接触部分与松弛的晶状体的对应部分配合。接触部分中的大的孔隙保证了晶状体的代谢。
该优选实施方案在植入时具有很大的优势。该植入体须被放入晶状体前面的后房中,而不需担心将外围部分置于睫毛沟中,而这是外科医生看不见的。另外,由于这种植入体的厚度、直径很小,该直径大约为10mm,因此植入体可通过一2mm的可自愈合的角膜或巩膜角膜切口被插入。最后,在本实施方案中,当具有不同半径的三个区域松弛时(从最小的中心处到最大的外围处),植入体的后表面与晶状体的前面相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接触部分的外围环可支撑在睫毛沟中。该外围环的存在可防止眼内晶体前植入体在后房中的偏轴。对这种植入体,主体的后面包括一具有第一半径的球形中心表面部分和一具有大于第一半径的第二半径的球形环状表面部分就已足够了。
该接触部分最好包括至少四个具有常数宽度并以10°角向后倾斜的辐射臂。
中心主体的后表面的结构使之与晶状体的前面的凸形表面可最佳的相配合,它使整体尺寸最小化,且同时增加了中心主体的后面和晶状体的实际接触区域。
对本发明各方面的植入体而言,中心主体的前面的曲率半径或其各曲率半径作为需要矫正的屈光不正的函数来进行计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案中,整个主体包括一光学部分,如一单焦点光学部分,主体的前面包括一具有第一半径的球形中心表面和一具有第二半径的球形环形表面。这种实施方案尤其适用于矫正远视的会聚光学透镜。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只有主体的中心部分限定了光学部分,该主体包括包围中心部分的非折射环。用这种类型的主体当用作矫正近视的散射光学透镜时(例如,凹透镜或发散光学透镜),其前面可优选为具有单一曲率半径的球形。
不论当植入体的中心主体的后面和松弛时晶状体的前面之间是否紧密接触,眼房水在这两个表面间都可持续循环,特别是当适应性调节时,由于晶状体的中心的前-后运动,改变了晶状体的前面的中心区域的曲率半径,眼房水被吸收进入如此形成的主体和晶状体之间的空间中。
为了使植入体通过一小切口被插入,制造植入体的材料必须是柔性和高吸水性的,并具有很高的折射率。这种类型的植入体在矫正近视时该负屈光度植入体的光学中心的最小厚度接近于30μm,在矫正远视时,该正屈光度植入体的光学边缘厚度也为30μm。为了与虹膜和晶状体接触而不发生生理反应,该植入体的表面应尽量光滑,如抛光到光洁度2到3nm。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特征,接触部分包括一外围环和连接外围环和中心主体的外围边的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IOL技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IOL技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154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传媒草坪
- 下一篇:资料显示装置及资料更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