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梨黄粉蚜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100493.2 | 申请日: | 2001-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365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全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全洪 |
主分类号: | A01N47/42 | 分类号: | A01N47/4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亚军,曹诗健 |
地址: | 0616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梨黄粉蚜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植物保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对危害梨果实的黄粉蚜的防治方法。
黄粉蚜属根瘤蚜科,该蚜虫吸食梨果实汁液,造成梨果内组织腐烂,严重时全果腐烂脱落。目前,人们为了获得外观漂亮、无农药污染、无病虫侵害的高档水果,生产上常对谢花后的梨幼果套纸袋保护,直至梨果实成熟采收时才解除纸袋。此种方法对改善果实外观、减轻农药污染有一定效果,但黄粉蚜可通过纸袋扎口处的缝隙进入袋内,而黄粉蚜则喜欢背阴处栖息危害,纸袋竟成了它的保护伞,反面增加了黄粉蚜的危害程度,因此生产上还要在果实成熟前喷洒8~10次防治黄粉蚜的农药,阻止黄粉蚜入袋,这样必然增加了生产成本(每亩投入资金80~100元),况且,即使精心喷药防治,也很难使黄粉蚜不入袋,一旦黄粉蚜入袋就很难消灭。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防治梨黄粉蚜的缺点,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易于推广,而且有效地阻止黄粉蚜对梨果实危害的方法。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在谢花后的梨幼果果面上喷洒一层吡虫啉农药后套盖一个黑色的可生物降解塑料袋,扎紧后即可阻止黄粉蚜的侵害。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谢花后的梨幼果长到直径为2~3cm时,在其表面喷洒一层吡虫啉农药,所述的吡虫啉农药是将浓度为20%吡虫啉液剂中加入20%吡虫啉液剂体积的3000~3500倍水稀释、混匀而成;
(2)由梨幼果的下方套入黑色的可生物降解的塑料袋,袋体完全套盖在幼果的外部后,将袋口用绳或金属丝牢牢地捆扎在幼果的把上,并在已封口的塑料袋底部离地面最近处扎1~5个孔,孔的直径为1~2mm。
为了更有效地防治黄粉蚜,在黑色的生物降解塑料袋套盖梨幼果前,用毛笔或其柔软工具在塑料袋内层的两则,从袋口至袋底涂两道宽2~3mm的吡虫啉农药后再套盖梨幼果,并封口、扎孔。所述的吡虫啉农药是在浓度为20%吡虫啉液剂中加入20%吡虫啉液剂体积的2000~2500倍水稀释、混匀,然后再加入稀释后的20%吡虫啉液剂体积的2%的豆浆汁,目的是增加吡虫啉液剂在塑料袋上的附着力。
本发明所述的黑色的可生物降解塑料袋的尺寸可根据成熟后的梨果实的大小来决定,通常为横截面直径为16~25cm、长为20~30cm且一端封口的圆筒形袋,横截面为矩形或正方形的也可以。选用黑色的可生物降解的塑料袋主要考虑:黑色可吸收阳光,使塑料袋夏季内部高温达50℃左右,而黄粉蚜在45℃以上不能存活,另一方面生物降解塑料袋可避免“白色污染”。本发明所用的生物降解塑料袋的塑料是河北省沧州市时祥塑料厂生产的牌号为F600·EDP聚乙烯降解塑料,这种塑料在8个月之后即可分解。所述的封口的袋底离地面最近处扎有小孔,其目的是调节温度和排除蒸发的积水。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
1.本发明由于采用柔软且薄的塑料袋,因此扎口比纸袋易做到严密无缝隙,可阻止黄粉蚜入袋危害,另一方面供袋口材质缓冲性能好,不会因扎口严密而影响果梗养分输导和果实的生长发育;
2.本发明由于在幼果的表面甚至在袋的内层两侧都有吡虫啉农药,一旦黄粉蚜入袋也会很快死亡;
3.本发明的方法所采取的措施经三年试验表明,梨树幼果套上F600·EDP黑色聚乙烯降解塑料袋后可全年不再喷洒防治黄粉蚜的农药,而且果实外观漂亮,产量提高10~15%,也不会受到农药的污染,所用的塑料袋可生物降解,不会污染环境。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廉,易于推广,一般可实现每亩增收节资效益为500~600元,间接经济效益为1000~3000元,因此是一种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的技术。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点。
实施例
图1为塑料袋套盖在鸭梨幼果后的示意图。由图1所示,将两侧涂沫有两道宽2mm的20%吡虫啉液剂1的黑色的横截面直径为18cm、长为25cm的圆筒形塑料袋口3套入表层喷有20%吡虫啉液剂的鸭梨幼果2,然后用细绳将塑料袋捆扎在梨把7上形成扎口6,最后在离地面最近的已封口的袋底的一端扎四个小孔5。在果实成熟前不需要再喷洒任何防治黄粉蚜的农药即可防治黄粉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全洪,未经张全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004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锥形高效液相色谱制备柱
- 下一篇:山楂核馏油的提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