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补肾益脑制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100797.4 | 申请日: | 200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364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21 |
发明(设计)人: | 杨孟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孟君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A61K9/14;A61P1/14;B82B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补肾 制剂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滋肾益气、补血生精,主治气血两亏,阳虚气弱,心跳气短,失眠健忘,遗精盗汗,腰腿酸软,耳聋耳鸣的纳米补肾益脑制剂药物,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制备的方法。
补肾益脑胶囊是一种经典中成药,主要有滋肾益气、补血生精等作用,用于气血两亏,阳虚气弱,心跳气短,失眠健忘,遗精盗汗,腰腿酸软,耳聋耳鸣。但是传统的补肾益脑胶囊吸收不完全,生物利用度不高,疗效缓慢。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利用度高,固体分散好,吸收完全,疗效显著增加的纳米补肾益脑制剂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提供该纳米补肾益脑制剂药物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药物是由下列组分制成(用量为重量份):
纳米人参(红参)28-72份 纳米鹿茸(去毛)4-12份 纳米酸枣仁(炒)26-70份
纳米熟地黄47-149份 纳米茯苓26-70份 纳米玄参21-53份
纳米远志(蜜制)26-70份 纳米麦冬26-70份 纳米五味子21-53份
纳米当归26-70份 纳米川芎21-53份 纳米牛膝21-53份
纳米山药(炒)26-70份 纳米补骨脂(盐制)21-53份 纳米枸杞子22-56份
纳米朱砂7-19份
本发明药物的配方优选重量配比范围是:
纳米人参(红参)40-60份 纳米鹿茸(去毛)6-10份 纳米酸枣仁(炒)38-58份
纳米熟地黄82-124份 纳米茯苓38-58份 纳米玄参30-44份
纳米远志(蜜制)38-58份 纳米麦冬38-58份 纳米五味子30-44份
纳米当归38-58份 纳米川芎30-44份 纳米牛膝30-44份
纳米山药(炒)38-58份 纳米补骨脂(盐制)30-44份 纳米枸杞子31-47份
纳米朱砂10-16份
本发明药物的最佳重量配比是:
纳米人参(红参)50份 纳米鹿茸(去毛)8份 纳米酸枣仁(炒)48份
纳米熟地黄103份 纳米茯苓48份 纳米玄参37份
纳米远志(蜜制)48份 纳米麦冬48份 纳米五味子37份
纳米当归48份 纳米川芎37份 纳米牛膝37份
纳米山药(炒)48份 纳米补骨脂(盐制)37份 纳米枸杞子39份
纳米朱砂13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基于现代材料技术。现代材料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向尺度越来越小的方向发展。从前组成材料的颗粒,其尺寸都是在微米或毫米量级以上,而现在出现了向纳米尺度发展的材料。由于颗粒极度细化,晶界所占体积百分数增加,使得材料的某些性能发生突出的变化。
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是由于纳米材料的特殊结构----物质颗粒尺寸小于100nm的超微粉末,它的体表面积很大,晶界处的原子数比率高达15--50%,使之产生四大效应:即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含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表面效应和界面效应。从而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物理化学性能。纳米技术将带来中药领域的一次技术革命。
将上述各组份制成本发明药物的方法之一是:
1.分取各味中药材,依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炮制加工成普通中药饮片。
2.分取各味普通中药饮片,加工成纳米中药饮片,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①将普通中药饮片置于提取罐中,加溶剂并导入微波萃取,使其以20--30亿次/秒的速度作极性变化运动,其微波萃取的温度为30℃--60℃,时间1-10小时;
②将上述萃取液进行减压浓缩,温度为30℃--60℃,时间为3-72小时,同时另收取中药中可挥发性物质;
③将减压浓缩液与可挥发性物质合并置于喷雾干燥塔,用超音速射流技术,射流速度330米--990米/秒,在30℃--60℃温度,0至0.05MPa压力下,以超音速速度瞬时干燥,即制成纳米中药饮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孟君,未经杨孟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007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球体表面直接印刷图案文字的工艺
- 下一篇:马克苏托夫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