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产α-苯乙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01101364.8 | 申请日: | 2001-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305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01 |
发明(设计)人: | 奥宪章;小池弘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7C33/22 | 分类号: | C07C33/22;C07C29/145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景朝,谭明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乙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生产α-苯乙醇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催化剂存在下,使苯乙酮加氢生产α-苯乙醇的方法,此方法可使催化剂活性随着使用过程而降低的现象保持在极低水平。
通过催化剂存在下苯乙酮加氢来生产α-苯乙醇是已知技术。α-苯乙醇用于例如,生产苯乙烯或各种香料的原料等。
例如,JP-A-59027216公开了使用含钡、锌和镁的、作为铜基催化剂的铜-铬催化剂氢化苯乙酮的工艺。
生产过程中,当氢化作用通过含苯乙酮的原料流经加氢催化剂而进行时,存在着催化剂活性显著降低的问题,催化剂的品质不能长时间地充分体现,因而从工业观点来看这是特别不利的。
广泛研究的结果,本发明人发现,含苯乙酮的原料(下文有时简称为“原料”)中含有微量有机酸和含硫的酸,正是这些杂质引起催化剂失活。本发明人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通过降低原料中有机酸和含硫酸的浓度至低于某一特定量,便可使催化剂活性随着使用过程而降低的情形保持在极低水平,因而完成了本发明。
这就是说,本发明涉及生产α-苯乙醇的方法,它包括提供含苯乙酮的原料给反应器,在加氢催化剂存在下使苯乙酮加氢,其中所述含苯乙酮的原料中,有机酸和含硫酸浓度分别是1μmol/g或更低及0.5μmol/g或更低。
本发明用的催化剂是氢化苯乙酮使之成为α-苯乙醇的催化剂,包括例如铜基催化剂和贵金属催化剂。作为铜基催化剂,可提及JP-B-59-027216、EP-B-714877和DE-B-3933661公开的催化剂。本文的铜基催化剂意思是以CuO为主要组分的催化剂。催化剂中CuO含量按重量计通常为10-90%,优选20-80%。太低和太高的含量均会引起氢化活性降低。催化剂中除CuO以外的组分包括各种金属氧化物,如Cr2O3、ZnO、Fe2O3、Al2O3、La2O3、Sm2O3、CeO2、TiO2、SiO2、MnO2、Co2O3、NiO、BaO、CaO、MgO等,而以复合氧化物为基础的催化剂也可以用,其中CuO-Cr2O3和CuO-ZnO是主要组分。此外,可以包含碱金属化合物作为除上述组分以外的组分。所述作为贵金属催化剂的是包含Pd、Rh、Pt或Ru的催化剂。例如,可以提到USP4,996,374、JP-B-1-272540和JP-B-2-78639公开的催化剂,但并不限于这些催化剂。
本发明用催化剂可以是使用或不使用载体的催化剂。载体包括金属氧化物及复合氧化物,如硅石、矾土、二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镁、硅石-矾土等;膨润土、蒙脱石、硅藻土、酸性粘土、活性炭等,但优选硅石和硅藻土。此外,当催化剂成型时可以加粘合剂,如石墨、硅溶胶、矾土等。
该催化剂可用共沉淀法、沉淀法、混合法等制取。例如,将以共沉淀法得到的糊加热,制得催化剂粉,将前述的粘合剂或类似物加入粉中,用压片模或挤压模将其制成丸、片。
此外,与上述催化剂相应的市售催化剂产品也可使用。
加氢作用的反应形式,可以采用淤浆法、固定床法或流化床法等任何一种工艺。
苯乙酮的加氢用上述催化剂实现。反应温度通常是40℃-200℃,优选60℃-150℃。反应压力通常为0.1-20MPa,优选1-10MPa。当温度或压力太低时,反应就不能充分进行,另一方面,温度或压力太高,副产物乙基苯就会增加。在固定床工艺的情形下,所用催化剂量,以原料对催化剂层的空速来表示是0.01-50h-1,优选0.1-20hr-1。在淤浆法的情形下,催化剂量以原料中所含苯乙酮重量计通常是0.01-20%,优选0.1-10%。供氢量通常是供给的原料液体中苯乙酮量摩尔数的1-3倍。
本发明用于反应的原料液体中有机酸(含硫有机酸除外)浓度是1μmol/g或更低,优选0.5μmol/g或更低,而含硫的酸浓度是0.5μmol/g或更低,优选0.1μmol/g或更低。因此,催化剂活性随着使用过程而降低的情形可以保持极低。
本文中作为杂质的有机酸包括羧酸类(例如甲酸、乙酸、丙酸、乳酸)(但有机含硫酸除外)。作为杂质的含硫酸包括含硫无机酸(例如硫酸)和含硫有机酸(例如对甲苯磺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013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