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成废水处理法无效
申请号: | 01102301.5 | 申请日: | 200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310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29 |
发明(设计)人: | 潘家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家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9/02;C02F11/00;//;140;124;3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兴鹏 |
地址: | 马来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废水处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处理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在单池中处理废水的配置,这种配置的池能使废水在处理过程中均匀分布在隔开的区域内,并且出水容易从一个处理槽流到下一个处理槽以继续进行处理。
通常工业上采用的废水处理装置一般都包括(但不限于此)下列处理工艺: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延时曝气、生物转盘(RBC)等等,为了在处理过程中有效地处理废水,通常这些处理装置都需要有多个不同的形状和尺寸。这是因为生物处理法的核心总是对形状很敏感。
一般地说,近来传统活性污泥法及其改进已经展示出,这种工艺能够从废水中生物去除污染物,但是,用于沉淀和泵送回流污泥的澄清池的造价却相当昂贵。此外,由于这种系统的尺寸、复杂性以及运行问题,使得它们对操作者没有什么吸引力。另外,基本活性污泥法经常还有处理效率低、性能不稳定的问题,由于水连续流过最终澄清池,因此需要对污泥进行管理。
对于传统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当操作者面临如潜水泵(泵组)、潜水曝气器(多个)或扩散器(多个)、混合器(多个)、格栅(多个)、喷射器(多个)、泄水管(多个)的重设备,或其它任何废水处理过程所用的重设备需要拆下送去修理,而起重吊杆的臂又太短,无法够到整个区域或者重设备所在区域时,任何操作者都会有困难。这是因为,如果单独设置一个有足够长起重臂,且够得到整个处理系统所在区域的起重设备是不经济的。
因此,如果开发出一种更有效的处理槽,以改进处理系统,将会节省时间和经费。
据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废水处理方法,通过采用基本上单池或槽,克服上述缺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处理方法和系统,这种方法和系统不但简单,而且设计费、建造费、运行成本以及维护费都很低廉。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保持循环运行反应器(多个)工艺优于活性污泥工艺的规范连续流、水位恒定的优点,基本上减少或消除循环运行反应器(多个)工艺基于连续流或间断流,只有一种运行方式的缺点。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从废水中除去氮和/或磷的废水处理方法和装置。
根据本发明,废水处理方法包括:
将废水处理过程所用的所有部件或部分部件,全部集中在一个通常形状为圆形的处理池中,上述处理部件包括(但不限于此):粗格栅、泵站、细格栅、砂砾去除单元、油和油脂去除单元或者加压气浮单元(DAF)、调节池中的流量均衡部件、连续或间断通入废水的采用循环运行反应器(多个)的生物处理单元、污泥浓缩单元、污泥存储单元以及污泥消毒单元等等。该处理池被内壁11、底板以及间或的柱隔开,在处理池内部形成足够多的分隔区域,处理过程所用的每个部件都装在这些区域内。
对于废水日流量固定的设计来说,本发明环形壁的长度小于常规废水处理系统壁的长度,因为后者采用的是对形状敏感的生物处理法。正是由于环形壁的长度短,因此,与常规废水处理系统相比,集成废水处理系统所需的建筑材料少。而且,由于它的独特构造,在固定圆柱体内分隔成多个区域,因此,逻辑上集成废水处理系统需要的管(多个)线长度小于常规废水处理系统所需的管(多个)线长度,集成废水处理系统中,水管将废水从一个区域引到另一个区域进行处理。
本发明的集成废水处理法还能够解决操作者在废水处理装置的运行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手动驱动或电驱动的转臂起重机可以绕集成废水处理池的中心转动。转臂起重机有一个与移动的起重链相连的移动臂,它能轻而易举地覆盖处理部件所在的整个区域,在处理装置运行和维护过程中,任何重设备都可以从运载该重设备的卡车上直接装卸。
为了给操作者提供在废水处理装置运行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的实际解决方案,转臂起重机移动臂的长度至少大约为(r+e),其中r是集成处理池的半径,e是从池的圆周壁到卡车所在便道边缘测得的接杆长度。长度至少大约为(r+e)转臂能在360度角范围内转动,确保位于处理池任何位置的重设备(或多个)都可轻而易举地被提起或放下,并毫不费力地装载到卡车上或从卡车上卸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家伦,未经潘家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023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墨粉补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下一篇:条带卷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