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获取音量控制程序中控件的识别码数值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102986.2 | 申请日: | 2001-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369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18 |
发明(设计)人: | 陈玄同;林光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28 | 分类号: | G06F11/2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岳,张志醒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获取 音量 控制程序 控件 识别码 数值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获取控制程序中控件的识别码数值的方法,尤其是自动获取音量控制程序中控件的识别码数值,本发明适用于各种硬件配置和视窗环境的电脑,可以确保出货电脑具有一致的识别码数值。
电脑中的软件与工作平台,例如微软公司的视窗软件,具有许多预设的控制选项,此预设控制选项即是电脑出货时的标准规格。然而,传统上均是由操作员或检测员利用手工设定使控制选项成为预设状态。
然而,在调整电脑声音方面的控制选项之前,例如调整音量、左右声道和静音等选项,操作人员在进行检测程序时,只有得到音量控制程序相关控件的窗口识别码(ID),才能对其操作。然而,控件的窗口识别码是经由其识别码数值而获得的。现有技术中,虽然可以利用人工手动来获取控件的窗口识别码数值,但是存在有许多缺陷,例如由于音量控制程序的面板的布局不同,造成控件的宣传品识别码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需要人工将布局变成检测可识别的布局,倘若需要检测大量的电脑,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布局的调整。此外,采用人工调整布局的方式时,若是调整后的布局并非按照规定的顺序,则会导致检测结果错误。再者,因为是采用手动方式获取ID值,因此会造成工作效率很差。而且,由于需要人工参与,所以每个人操作习惯上的不同,会使得工作流程不能标准化。人工干预也会造成错误率高,比如检测不同语种的电脑时,很有可能因为语言不通而选择错误,或者是漏选等,都会造成最终的检测结果错误。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自动获取音量控制程序中控件的ID值的方法,借以改善现有技术的缺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为提供一种可以自动获取音量控制程序中控件的ID值的方法,借以有效地解决上述传统方法所产生的缺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获取音量控制程序中控件的ID值的方法,可以避免人工操作的繁琐与误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获取音量控制程序中控件的ID值的方法,可以将检测步骤流程标准化。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为提供一程自动获取音量控制程序中控件的ID值的方法,可以提高调整过程中的检测步骤的准确性与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为提供一种自动获取音量控制程序中控件的ID值的方法,具有相当好的通用性可以广泛地适用于各种电脑与硬件上,不会受到电脑种类与硬件配置的限制。
依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获取音量控制程序中控件的识别码值的方法,至少包括:开启一音量控制程序;检测一控件;以及计算另一控件的识别码值。
其中,上述的开启音量控制程序更包括判断一工作列上有无该音量控制程序的一图标存在,若该工作列上有该音量控制程序的该图标,则开启该音量控制程序,借以打开一音量控制面板。
若该工作列上无该音量控制程序的该图标,则寻找一开始功能程序表上有无该音量控制程序的一捷径存在。若该开始功能程序表上有该音量控制程序的一捷径存在,则开启该音量控制程序,借以打开一音量控制面板。若该工作列上无该音量控制程序的该捷径存在,则结束。
此外,上述的检测控件步骤还包括下列步骤:读取一控件描述讯息;以及判断一音量控制面板的控件中是否有内容与该控件描述讯息相同者。若,该判断步骤的结果若为肯定,则获取该控件的一识别码值,借以计算另一控件的识别码值。
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将于以下的说明文字中辅以下列附图做更详细的阐述: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自动获取音量控制程序中控件的ID值的流程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方法的开启音量控制程序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控件检测的流程图;以及
图4表示本发明计算控件的ID值的流程图。
10 开启音量控制程序
12 检测控件
14 计算控件的ID值
20 判断工作列上有无音量控制图标
22 开启音量控制程序
24 开始功能表程序集有无音量控制图标
30 读取控件描述讯息
32 比对音量控制面板的控件是否和控件描述讯息相同
34 获取该控件的ID值
40 nID为所获得的控件的ID值
42 音量调节控件的ID为nID-1
44 左右声道控件的ID为nID-2
46 静音控件的ID为nID-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029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