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现列表框控件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103693.1 | 申请日: | 2001-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368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11 |
发明(设计)人: | 陈玄同;林光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G06F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莹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列表 控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随着表格的移动同时显示列表框的标题与内容的方法,一种可以动态支持数据绑定的方法,以及一种不受浏览器种类限制的方法。
目前的技术,特别是网页的技术,所使用的列表框与表格都存在一些缺点。就列表框而言,一般都具有单列(row),因此不能实现多列同时呈现的效果,使得使用者不能同时查阅不只一种的数据并相互比较不同的数据。就表格而言,参照图1A与图1B的示意图,虽然表格能够实现多列,但是由於表格中内容11是随著表格的移动(由移动列12的移动指标13所控制)而改变的,因此如果所要显示查阅的数据批数多过表格的显示量,当移动指标13的移动量够大时,整个表格便会只显示出一批批的数据而没有显示出表格的标题14,增加使用者的困扰。
再者,以目前技术,特别是网页技术,所实现的列表框,并不能动态支持数据的绑定,而且也不能动态地实现列表框中内容的更新。
除此之外,在网页的范畴中,现行的技术所提供的列表框控件多是采用Active X程序所构建的。其优点是可以设计成由互联网网络下载数据或设计成互动式的界面,但其缺点是并不是浏览器都支持此类控件,像NetscapeCommunication便不支持,使得此类列表框的使用会受到浏览器类型的限制。显然地,应用Active X程序所构建的列表框会遇到使用安全性的问题,而必须针对不同类型的浏览器单独进行开发与构建,使操作方式复杂化并使成本也随之提高。
综合前述几个缺点,可以看出现有的列表框尚有许多可以改善的地方,特别是当应用于网页上时。因此,有必要发展新的列表框。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实现多列形式的列表框控件以及对其进行控制,这种多列方式除能够像表格一样呈现多列内容,也可以实现多选或单选的功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对列表框的内容进行动态添加以及数据(如数据)绑定后的相关处理的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当列表框被应用于网页时,能不受浏览器的限制,无须重复开发以降低开发成本。
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为一种实现列表框控件的方法,至少包含下列步骤:首先读取列表框的表格范围;然后连接到数据库,其中数据库的大小比表格范围大;接着自数据库读取标题行与对应到此表格范围的至少一批数据;然后显示标题行与这些数据到一显示器;接下来当读取到此列表框的移动指标的移动量不为零时;依据移动量计算此表格范围在此数据库中所移动到的新位置,并找出位在此新位置的至少一批新数据;以及显示标题行与这些新数据到此显示器。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为一种可以不受浏览器类型限制地在网页中实现列表框控件的方法,至少包含下列步骤:读取列表框的外层区域尺寸与内层区域尺寸,并且当内层区域的尺寸超过外层区域尺寸时,便设定外层区域的溢出属性为自动,否则便继续自数据库取值并且判定此二者的大小,借此使得所显示的内容并不会超过列表框的区域并启动移动特性;根据位于内层区域的内层表中的至少一表头元素,建立列表框的标题行;根据使用者的设定,完成多重选择与单选行为的控制;以及获得数据库完成通知后,自数据库依次获得此列表框的各列的信息。
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能够随着表格的移动同时显示列表框的标题和内容,能够实现多列形式的列表框控件及其对其进行控制,这种多列方式除能够像表格一样呈现多列内容,也可以实现多选或单选的功能,此外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实现对列表框的内容进行动态添加以及数据(如数据)绑定后的相关处理,另外当列表框被应用到网页时,能不受浏览器的限制,无须重复开发以降低开发成本。
附图简单说明:
图1A与图1B图为通常列表框常见的一种缺点的示意图;
图2A与图2B为本发明如何克服图1A与图1B图所显示的缺点的概念示意图;
图2C与图2D为应用本发明克服图1A与图1B所显示缺点的结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和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主要部分的代表符号:
11 内容
12 移动列
13 移动指标
14 标题
21 内容
22 移动列
23 移动指标
24 标题
25 数据库
31 限制方块
32 数据方块
33 输入方块
34 显示方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036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化学法处理皂化废碱液工艺
- 下一篇: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