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框体组装机构有效
申请号: | 01104050.5 | 申请日: | 2001-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309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22 |
发明(设计)人: | 金井良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山武 |
主分类号: | H05K7/00 | 分类号: | H05K7/00;H05K7/18;H02B1/46;H02B1/01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剑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装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框体组装机构,该框体组装机构用于自动控制盘等的机器收容盘。
现有技术中,作为机器收容盘,有安装在壁面上的自动控制盘。在自动控制盘的内部设置着作为盘内机器的基础模块、控制模块、电源模块等。图9表示现有技术中的自动控制盘的框体组装机构。图9中,11是框体,12是通过铰链13-1、13-2可开闭地安装在框体11前面的门。框体11由框状的框体本体11-1和背面板11-2构成。框体本体11-1由顶板11A、底板11B、左侧板11C和右侧板11D构成。
背面板11-2用焊接接合在框体本体11-1的背面。组装成框状的顶板11A、底板11B、左侧板11C和右侧板11D,相邻的板间的各角部(侧边部)用焊接接合着。在右侧板11D上,在内面用焊接接合着铰链13-1、13-2。框体11是用焊接将顶板11A、底板11B、左侧板11C和右侧板11D接合成框状而形成的,并且,在背面用焊接接合着背面板11-2。因此,强度大,不容易变形。另外,铆钉和螺丝头部不露出于外侧表面,外观好。
但是,该组装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1)用焊接将框体11组装后,要用磨光机将焊接部位磨平,焊接和磨平加工(焊接→矫正变形→磨平加工)化费时间,成本提高。交货日期也延长。
(2)因作业者的熟练程度原因,焊接有时不均匀,因此,在涂敷装饰时,要用腻子掩盖焊接部,腻子磨平等,成本提高。交货期也延长。
(3)焊接后,必须涂敷装饰,所以况货期延长(在涂敷装饰后不能焊接)。
(4)由于运送安装着门12的框体11,所以,在运送时需要大的空间,即使将框体11与门12分别运送也同样需要大的空间。
(5)由于是将安装着门12的框体11存放在仓库内,所以需要大的仓库空间。即使是将框体12与门11分开,也同样需要大的空间。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将框体11拆分为顶板11A、底板11B、左侧板11C、右侧板11D和背面板11-2各构成部件,在现场用螺丝或铆钉等组装,就不会产生上述焊接引起的问题,例如,如图10所示,将左侧板11C的主板面11C1的上方边缘面和下方边缘面往框内方向呈直角地弯折,形成上方弯折面11C2和下方弯折面11C3。另外,把右侧板11D的主板面11D1的上方边缘面和下方边缘面往框内方向呈直角地弯折,形成上方弯折面11D2和下方弯折面11D3。
然后,在现场用螺丝14把顶板11A的主板面11A1的左边缘面11A2固定在左侧板11C的上方弯折面11C2上。用螺丝14把顶板11A的主板面11A1的右边缘面11A3固定在右侧板11D的上方弯折面11D2上。同样地,用螺丝14把底板11B的主板面11B1的左边缘面11B2固定在左侧板11C的下方弯折面11C3上。用螺丝14把底板11B的主板面11B1的右边缘面11B3固定在右侧板11D的下方弯折面11D3上。这样,作成框体本体11-1,再用螺丝14把背面板11-2安装在框体本体11-1的背面。
但是,该框体组装机构中,顶板11A、底板11B、左侧板11C和右侧板11D的各个角,是将断面L字形的弯折面与平板面上下对接而成。因此,在现场把顶板11A、底板11B、左侧板11C和右侧板11D组装成框状、形成为框体本体11时,机械强度差,很容易变形。即,在图10中,当从A方向施加力时,很容易如图11所示地变形。另外,由于螺丝14的头露出于外侧表面,外观不好。即使用铆钉等固定部件代替螺丝14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装成框状的框体本体具有大机械强度的框体组装机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螺丝或铆钉等固定部件的一部分不露出于外侧表面的、外观好的框体组装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框体组装机构,由组合成框状的顶板5A、底板5B、左侧板5C和右侧板5D、将彼此相邻的上述板接合起来的接合部10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接合部备有L字形的第1弯折部件5A3、5A6和コ字形的第2弯折部件5C3、5C51;上述第1弯折部件5A3、5A6形成在上述顶板及底板的前方及后方弯折部5A2、5A5的左右端,上述コ字形第2弯折部件5C3、5C51形成在上述左侧板及右侧板的上下端,与上述第1弯折部件对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山武,未经株式会社山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040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舷外马达
- 下一篇:滤波器用调谐频率测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