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软越区切换的站间反向业务容量的系统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104673.2 | 申请日: | 2001-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310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29 |
发明(设计)人: | 科蒂卡拉普蒂·斯里拉姆;杰弗里·莫尼;朴世用;约翰·H·鲍德温 | 申请(专利权)人: | 朗迅科技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J13/02 | 分类号: | H04J13/02;H04Q7/3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蒋世迅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越区 切换 反向 业务 容量 系统 方法 | ||
1.一种软越区切换的方法,包括:
从与软越区切换反向路径相关的移动台接收多个大致重复的输入数据分组;
基于与重复输入数据分组相关的信号品质因数的评价,选取重复输入数据分组中一个优选的输入数据分组;和
发送重复输入数据分组中该优选的输入数据分组到移动交换中心。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一个合并数据库,用于确定该优选数据分组从参与软越区切换的基站到移动交换中心的路由。
3.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一个包含虚路径标识符和信道标识符的合并数据库,该虚路径标识符识别重复输入数据分组和至少一个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之间优选数据分组的路由,该信道标识符指出移动交换中心的声码器的目的信道单元。
4.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一个合并数据库,它包括:虚路径标识符与虚信道标识符的输入组合和虚路径标识符与虚信道标识符的输出组合,输入组合确定参与软越区切换的基站与基站控制器之间的通信,输出组合确定基站控制器与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通信。
5.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一个合并数据库,用于确定参与软越区切换的基站与基站控制器之间至少一条第一链路和确定基站控制器与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第二链路,因此,该至少一条第一链路和该第二链路有独立的虚信道连接。
6.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一个合并数据库,用于确定软越区切换的信道标识符与虚路径标识符的输入组合和输出组合,其中输入组合和输出组合的信道标识符是相同的。
7.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一个合并数据库,用于确定软越区切换的一个或多个信道标识符与虚路径标识符的输入组合和输出组合,其中输入组合和输出组合中的信道标识符是相同的,且其中输入组合和输出组合中的虚路径标识符是相同的。
8.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一个合并数据库,用于确定软越区切换的一个或多个信道标识符与虚路径标识符的输入组合和输出组合,其中输入组合和输出组合中的信道标识符是不同的,而其中输入组合和输出组合的虚路径标识符是相同的。
9.一种软越区切换的系统,包括:
数据分组接收机,用于接收与软越区切换反向链路相关的多个大致重复的输入数据分组;
选择器,基于与重复输入数据分组相关的信号品质因数的评价,选取重复输入数据分组中一个优选的输入数据分组;和
发射机,用于发送重复的输入数据分组中优选的输入数据分组到移动交换中心。
10.按照权利要求9的系统,其中数据分组接收机和发射机包括:分组交换单元。
11.按照权利要求9的系统,还包括:合并服务器,它包含选择器和存储合并数据库的存储装置。
12.按照权利要求9的系统,还包括:合并服务器,它包含存储合并数据库的存储装置,合并数据库确定来自基站控制器的优选数据分组的路由。
13.按照权利要求9的系统,还包括:合并数据库,它确定优选数据分组到移动交换中心的路由。
14.按照权利要求9的系统,还包括:合并数据库,它包含虚路径标识符和虚信道标识符;虚路径标识符识别重复输入数据分组和至少一个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优选数据分组的路由,而虚信道标识符指出移动交换中心处参与软越区切换的话音处理器的目的信道单元。
15.按照权利要求9的系统,还包括:合并数据库,它包含一个或多个虚路径标识符与虚信道标识符的输入组合和一个或多个虚路径标识符与虚信道标识符的输出组合,输入组合确定数据分组接收机与软越区切换的基站之间的通信,而输出组合确定数据分组发射机与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通信。
16.按照权利要求9的系统,还包括:合并数据库,用于确定数据分组接收机与具有独立虚信道连接的基站之间的第一链路,和确定数据分组发射机与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第二链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朗迅科技公司,未经朗迅科技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0467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