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薄片同时形成转动装置的绕线管及硅钢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01104782.8 | 申请日: | 2001-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371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25 |
发明(设计)人: | 林国正;游守德;黄跃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5/02 | 分类号: | H02K15/02;H02K1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任永武 |
地址: | 台湾省桃园县龟***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片 同时 形成 转动 装置 线管 硅钢片 方法 | ||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形成转动装置的方法,特别是一种以薄片同时形成转动装置的绕线管及硅钢片的方法。
如图1所示的现有的电动机10或风扇,主要包括一定子20、一转子30。此外,所述现有的电动机10风扇还具有一电路板50、一底座60以及一扇叶结构70。其中,所述定子20的形成方式是:将一特殊形状的硅钢片22置于一模具中然后灌胶以形成绕线管(bobbin)25,再于所述绕线管25的柱状部份缠绕数圈漆包线。所述现有的风扇10或电动机的缺点是:硅钢片22的立体结构复杂、所述定子20的形成方式不甚简单,并且在灌胶时会因高温而破坏所述硅钢片22的表面而使硅钢片22容易生锈。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薄片同时形成转动装置的绕线管及硅钢片的方法。
本发明的以薄片同时形成转动装置的绕线管及硅钢片的方法,至少包括下列步骤:提供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是一成放射状的薄片,具有一下中心开口部分以及n个(n≥4,n为偶数)下延伸部份,其下中心开口部分具有一下开口,并且所述下延伸部份沿所述下中心开口部分的径向延伸而出,所述第二部分是一成放射状的薄片,具有一上中心开口部分以及n个(n≥4,n为偶数)上延伸部份,其上中心部份具有一上开口,并且所述上延伸部份沿所述上中心部份的径向延伸而出;使所述下中心开口与所述上中心开口相互对准;将第2m-1或第2m(m为自然数)下延伸部份全部朝向所述第二部分弯折;若所述第2m-1下延伸部份被弯折,弯折第2m上延伸部份并邻接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2m-1下延伸部份,若所述第2m下延伸部份被弯折,弯折第2m-1上延伸部份并邻接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2m下延伸部份,以形成一柱状部份;形成绝缘物于所述柱状部份上;在所述柱状部份上缠绕披覆有绝缘物的导线以形成一线圈;及将未缠绕导线的下延伸部份及未缠绕导线的上延伸部份部朝向所述柱状部份弯折而将所述线圈包夹;借助一转轴、至少一个轴承使一转子与所述定子耦合。
采用本发明的上述方案,可简化硅钢片的结构和定子的形成方式,因而工艺简单,可大幅度地降低制作成本。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点和优点。
图1是现有的风扇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的转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a)-(d)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形成定子的各个步骤的示意图;
图4(a)-(c)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示意图。
本发明在此揭示一种以薄片同时形成转动装置的绕线管及硅钢片的方法,所得的绕线管及硅钢片是为一整体结构。请参阅图2及图3(a),本发明的转动装置100包括一定子200以及一转子300。其中所述定子200包括一第一部分210及一第二部分220,所述第一部分210是一成放射状的薄片,具有一下中心开口部分230a以及n个(n≥4,n为偶数)下延伸部份250a。所述下中心开口部分230a具有一下开口260a,并且所述下延伸部份250a在此实施例中成一长条状并沿所述下中心开口部分230的径向延伸而出。类似地,所述第二部分220也为一成放射状的薄片,且具有一上中心部份230b以及n个(n≥4,n为偶数)上延伸部份250b,且所述上中心部份230b也具有一上开口260b。例如所述第一部分210或所述第二部分220可为一十字型(n=4)、六芒星型(n=6)或是一八芒星型(n=8)。所述第一部分210及所述第二部分220的材质为硅钢片,并且所述第一部分210及所述第二部分220可为金属冲压而成的钣金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047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化硅电热元件烧成碳管炉
- 下一篇:蛋白质聚丙烯腈复合纤维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