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静电复制成像装置的感光带匣和感光带安装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104960.X | 申请日: | 2001-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332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23 |
发明(设计)人: | 郭振根;金镛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G15/02 | 分类号: | G03G15/02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景刚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 复制 成像 装置 感光 安装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光带匣,其用于使感光带安装到静电复印成像装置内,并涉及感光带安装装置以及使用其的方法。
如图1所示,静电复印成像装置如彩色激光打印机包括一感光带10,其在被多个安装在成像装置主体内的辊11、12和13支撑的同时绕一连续的环形循环。在感光带10的一表面上,要被印制的图像被一显影单元15显影,并且被显影的图像在其通过干燥单元16时被干燥,并然后印制在位于传送单元14处的纸张上,该传送单元14包括传送辊14a和熔合辊(fuser roller)14b。在此,感光带10绕其循环的单元被称为带单元。
但是,随这种感光带10被长时间使用,被显影的图像在其精度上逐渐恶化。因此,当感光带10达到其使用寿命的末期时,必须用一新的感光带替换感光带10以使其持续显现整洁的图像。但是,为了以传统的方法替换感光带10,要直接用手将其配装到装置主体内的其安装位置上来替换感光带10。在这种方法中,多个辊11、12和13中的一个辊13被安装成可移动,如图1中虚线所示,且当替换时,通过移动辊13到虚线所示的位置来松开感光带10,并然后用手从其安装位置移出感光带10。随后,在新的感光带被用手插入到其安装位置后,通过移动辊13到其初始位置来张紧新的感光带。
但是,由于环形的感光带10不是刚性成形的形状,且环形的感光带10如纸一样柔软,因此存在的问题在于,用手通过配装其到位来替换感光带10是繁琐的且本身也是困难的,且,另外感光带10可能会被错误地安装,这取决于执行替换工作的工人。
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用于容放这种感光带10的匣20。感光带匣20的主体由硬盒构成,其具有与带单元的环形轨道相似的形状,且装在匣20的内圆周表面的片簧21支撑感光带10成为连续的环形状态,即,为如感光带绕带单元被安装一样的状态。附图标记S指空余空间,被设置以便在感光带10被围绕带单元安装时辊13可以移动以张紧感光带10。因此,当感光带10被安装时,实际上,如上所述的容放感光带10的匣20围绕成像装置内的带单元被推进,并然后当辊13如图3所示如空余空间(S)那么大地移动时,被片簧21支撑的感光带10被紧紧地张持。此时,当匣20被拉回到外侧时,只有感光带10仍然围绕着带单元。
当上述硬盒匣20被使用时,感光带10可以如上所述方便地安装。但是,匣20的存放是一个问题。即,由于匣20具有与感光带10以环带状态围绕其循环的带单元的形状几乎相同的形状,匣的体积比带单元大,并且由于匣20的硬盒使没有办法减小其体积。因此,虽然感光带10可以被安全地存放,并容易地安装,但存放匣20很麻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感光带匣,其适于在存放时占用较小空间,且可被用来以便捷并快速的方式替换感光带,并提供了感光带安装装置以及使用其的方法。
于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静电复印成像装置的感光带匣,其包括:一软匣,其具有成像装置的带单元的环形轨道形状,以环形轨道形状在其内容放感光带,可以与容放其内的感光带一起卷起,并具有柔性以便在移去外力时卷起的软匣可以恢复到其初始形状;以及一硬匣,软匣以卷起的状态存放其内。
另外,提供了一种静电复印成像装置的感光带安装装置,用于辅助感光带围绕成像装置内的带单元的安装,其包括:安装导引元件,当感光带安装时,其被固定到带单元的前框架,并具有以从成像装置的外侧到带单元的方向逐渐增大的斜面;以及一软匣,其为柔性的匣,具有两端开口的带单元的环形轨道形状,其内要被绕带单元安装的感光带被预定的限位装置支撑成环形轨道形状,并且被构造成当软匣的一开口侧配装到安装导引元件的斜面上且软匣沿斜面完全推进到围绕带单元,并然后,在感光带从被限位装置限制的状态脱开后拉出软匣时,容放在软匣内的感光带仍然可以围绕着带单元。
另外,提供了静电复印成像装置的感光带安装方法,用于将感光带围绕成像装置内的带单元安装,包括以下步骤:准备一软匣,其为柔性匣,具有两端开口的带单元的环形轨道形状,且其内要被绕带单元安装的感光带被预定的限位装置支撑成环形轨道形状;安装一安装导引元件到带单元的前框架,该元件具有以从成像装置的外侧到带单元的方向逐渐增大的斜面;将软匣的一开口侧配装到安装导引元件的斜面,且沿斜面完全推进软匣到围绕带单元;以及在感光带从被限位装置限制的状态脱开后通过从成像装置中拉出软匣使容放在软匣内的感光带仍然围绕着带单元。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优点将通过参照附图的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而变得更清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049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