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细菌、真菌及大肠菌群计数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01107661.5 | 申请日: | 200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376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30 |
发明(设计)人: | 吴清平;蔡芷荷;张菊梅;邹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06 | 分类号: | C12Q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炳和 |
地址: | 510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菌 真菌 大肠菌 计数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检测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在食品、饮料、矿泉水、饮用纯水、化妆品、药品和饲料的检验中,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及大肠菌群数量是十分重要的限量检测指标,较之化学物质,微生物比较活跃,更具有不可控制性和预见性,因而一直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近年来研究开发此类快速检测产品则更是一个生物技术领域中的热门课题。
八十年代初,美国3M公司首先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生产出Petrifilm系列细菌、真菌计数板和大肠菌群计数胶片,使用时只需将样品或其稀释液直接涂布在膜上,培养后计数带有颜色的菌落即可,操作非常方便。1997年Kinght MT等报告,美国3M公司的酵母菌和霉菌计数板与传统方法无显著差异。在3M公司之后,日本Y密列泊公司,美国Drew化学公司和芬兰Orion Diagnostica厂等也相继推出各种干片产品。
目前国内已形成专利或产品的微生物检测干片产品有系列水中细菌检验卡、菌落总数检测胶膜、大肠菌群快速检验纸片及霉菌检验纸片等,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展,并在实际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而且餐具大肠菌群纸片法还列入了国家标准。
在上述微生物检验制品中,菌落总数检测胶膜虽然检测范围宽,但不少菌在其上扩散性强,不能很好地形成菌落,因此会严重影响结果的可靠性;细菌、霉菌和大肠菌群检验纸片大都是采用滤纸作为载体,由于细菌及霉菌孢子和酵母细胞均较小,因此容易导致它们可在滤纸不同深度生长,而无法计数;另外,一些具鞭毛或运动性强的细菌,可沿着滤纸纤维的孔隙扩散开来,使菌落模糊不清,有时甚至扩散至整块纸片而无法计数;而由微孔滤膜和营养衬垫粘联而成的细菌检验卡,由于检验卡的上下层需用化学粘结剂粘联,制备较为繁琐。上述的各类制品在使用时都需要无菌培养皿来配合,使用不方便,不利于进行快速检验。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微生物干片检测产品中的明显不足,能提供直接检测液体或半固体样品中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及大肠菌群数量,且准确性与传统方法无显著差异的新型细菌、真菌及大肠菌群计数卡,用于对食品、饮料、矿泉水、饮用纯水、自来水及药品中的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及大肠菌群数量的快速测定,并大大提高检测灵敏度。
本发明中所提供的细菌、真菌及大肠菌群计数卡,由计数卡盒和放置于该计数卡盒底部的计数内卡两部分组成,所说的计数卡盒的底部平整,底部形状与计数内卡相配,所说的计数内卡由下框架、上框架和夹在上、下框架之间的计数片构成,所说的下框架的内壁沿底部周边具有一阶梯式的突缘,所说的计数片架于所说的下框架的阶梯突缘之上,沿该阶梯突缘的内边缘下凹成浅平底皿状,以使放置其中的待测液体样品不外流为度,上框架将计数片的边缘夹压固定于下框架的突缘上,所说的计数片由上、下两层材料构成,其下层材料为滤纸,滤纸上吸附有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上层材料为微孔滤膜。
所说的计数片上可印制计数格,以便于对生长的菌落计数。
所说的计数片的上层材料可采用孔径为0.2~1.0um的微孔滤膜。
所说的计数卡的下框架的高度一般为3~8mm,该下框架的阶梯突缘高度为1~5mm。
所说的计数卡盒以及计数卡的上框架和下框架可由透明塑料制成。
所说的计数卡盒可根据需要设计成各种形状,最好为圆形或方形。
上述所提及的被吸附于计数片的滤纸上的液体培养基,既可采用一般的液体培养基,也可采用具有抵抗防腐剂、消毒剂或臭氧干扰性能的液体培养基,例如由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属下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公司生产并已公开销售的具有抵抗防腐剂、消毒剂或臭氧干扰性能的抗干扰液体培养基制品,如表1所列的十二个配方,这些液体培养基分别具有抵抗防腐剂、消毒剂或臭氧干扰的性能,在检测含有抗防腐剂、消毒剂或臭氧等干扰物质的样品时,与普通计数卡相比,可大大提高检测的灵敏度。表1为以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十二个不同配方液体培养基和用量及所制成的计数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076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