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排放装置及流体排放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109299.8 | 申请日: | 2001-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312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12 |
发明(设计)人: | 丸山照雄;园田孝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5C5/00 | 分类号: | B05C5/00;B05C11/10;B05D1/26;B05D5/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晓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排放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流体排放装置,该装置包括:
一个轴(500,2,600,700,802);
一个壳体(501,3,601,701,803),其中所述轴放置在该壳体内,该壳体具有一个进入口(504,8,604,704,808)和一个排出口(505,10,606,705,810),它们用于排放流体并使由轴和壳体限定的泵室(7,807)同外界连通;
一个用于使所述轴和所述壳体相对旋转的装置(509,12,611,714,812);
一个轴向驱动装置(510,1,612,715,716,801),该装置用于使轴和壳体之间产生轴向的相对位移以改变轴与壳体之间的空隙(δ);及
一个用于把流进泵室内的流体朝着排放口侧压力供给的装置(502,5,602,702,805),
其中,通过所述轴向驱动装置可以改变所述轴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空隙从而使泵室与排放口之间的流体阻力增大或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排放装置,其中,所述排放流体是导电糊膏,黏合剂,焊接剂或荧光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排放装置,其中,在所述轴的排放口侧端面上和一个相对运动的表面上(506,11,606,706,811)都具有一个和排放口连通的排放流动通路开口(508,51,609,709,851),其中相对运动的表面是一个与排放口侧端面相对的面(507,50,608,708,85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排放装置,其中,所述轴与壳体之间的空隙是轴的排放口侧端面和它的相对面之间的一个空隙,该空隙通过轴向驱动装置是可以改变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排放装置,其中,在所述轴的排放口侧端面的相对运动表面上具有一个浅凹槽(607,707),该凹槽用于径向压力供给流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排放装置,其中,所述用于向着排放口侧压力供给流体的装置是一个螺旋凹槽(503,602,702),该凹槽是在轴的外圆周部分和壳体的内表面中的相对运动表面上形成的,其中该相对运动表面是与轴的外圆周部分相对的一个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排放装置,该装置还包括一个用于探测轴与壳体之间轴向相对位移的位移传感器(511,613,717,832),其中,利用该传感器的一个信号,通过一个轴向驱动装置来调整所述轴向相对位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排放装置,其中,所述轴向驱动装置通过一个电磁无接触电源运动或伸缩,该电磁无接触电源通过一个电磁无接触电源供给装置供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排放装置,其中,所述轴向驱动装置是一个大型磁致伸缩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排放装置,其中,在所述中空的外围轴(700)内插入一个中心轴(711),该中心轴在与外围轴相反的方向上作相对运动,并且在外围轴运动期间,由外围轴,中心轴的排放侧端面(706)及与排放侧端面相对的一个面(708)限定的一个空隙的尺寸变化率减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体排放装置,其中,所述轴向驱动装置通过其两个端部被弹性支撑,并且所述外围轴和中心轴分别同所述两个端部相固定。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排放装置,其中,假如流体中所含的精细微粒的平均尺寸为Φd,而轴的排放口侧端面与其相对面之间的空隙的最小值为δmin,那么它遵循δmin>Φd。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排放装置,其中,所述用于向着排放口侧压力供给流体的装置是一个推力型凹槽,其中该凹槽是在轴的一个端面上和与其相关的一个相对运动表面上形成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排放装置,其中,在所述轴的排放口侧端面上或在容放该轴的壳体内具有一个空隙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排放装置,其中,所述轴与壳体之间的相对运动改变了泵室与排放口之间流动通路的面积,其中相对运动是通过轴向驱动装置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0929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