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脑硬盘的保护方法及保护系统无效
申请号: | 01109778.7 | 申请日: | 200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381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27 |
发明(设计)人: | 林荣隆;李旭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16 | 分类号: | G06F12/16;G06K19/073;H04L9/1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娴 |
地址: | 台湾台北县221***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脑 硬盘 保护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关于一种电脑硬盘,特别是电脑硬盘的保护方法及保护系统,其为一种利用智能卡的保护系统,以防止可携式电脑的硬盘中所记录的数据被非法窃取。
近年来,可携式电脑的使用已越来越普及,并且,其设计亦逐渐趋于小型化。为了使用及处理上的方便,大部分可携式电脑使用者均会将数据储存在硬盘上,其中包括许多研究数据或商业机密等重要数据。然而,也由于可携式电脑体积小巧轻便的特性,使得其十分容易遭到偷窃。因此,可携式电脑必须设置有效的数据保护措施,以防止其硬盘内所记录的重要数据被窃取。
一般可携式电脑是利用一种开机密码保护程序来防止窃盗者对电脑系统进行数据存取。当电源开启并完成开机自我测试程序后,电脑系统即执行密码保护程序。此程序会要求使用者输入密码,并将输入的密码与预先储存在CMOS存储器中的密码进行比对。如果密码输入正确,才允许使用者存取电脑系统。此外,亦有以智能卡的形式进行电脑开机保护的。
然而,上述的保护方式并不能有效保护硬盘数据,只要将硬盘自原电脑系统拆除,并安装至另一个电脑系统中,即可轻易地存取硬盘中的数据,无法真正防止硬盘所储存的数据被窃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另一种现有保护硬盘数据的方法是将保护程序设置在硬盘中,且密码亦预先储存在硬盘上。若使用者所输入的密码与该硬盘中所储存的密码不同,则硬盘会被锁住,而无法读取数据。由于保护密码被储存在硬盘上,而不是储存在电脑系统的CMOS存储器中,因此,即使将硬盘自原电脑系统拆除,并安装至另一个电脑系统中,仍然需要通过密码测试才可存取该硬盘。
上述的保护方式虽较为周全,但有心窃取机密数据者仍有可能利用各种方式尝试破解硬盘密码。因此,需要一种更严密的硬盘保护措施,以有效地保护硬盘内的数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智能卡实现保护功能的电脑硬盘的保护方法及保护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本发明的一种电脑硬盘的保护方法,该硬盘装设在一个电脑系统中,该电脑系统可与一个智能卡通信,该保护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智能卡中预先储存一个第一智能卡密码;
自使用者接收一使用者密码;
该电脑系统以一个第一加密演算法及一个第一加密密钥将使用者密码加密成一个第一加密密码;
该硬盘以第一加密演算法及第一加密密钥将第一加密密码解密,作为一个第二硬盘密码;
该硬盘以第一加密演算法及一个第二加密密钥将第二硬盘密码加密成一个第二加密密码;
将该第一及第二加密密码合并,作为一个第二智能卡密码;
判别第一与第二智能卡密码是否相同;
依据第一与第二智能卡密码的判别结果,选择性地锁住或开启硬盘。
本发明的一种电脑硬盘的保护系统,硬盘装设在一个电脑系统中,该保护系统包括:
一个智能卡,其具有一个智能卡密码储存装置,用于储存一个预先设定的第一智能卡密码;
一个智能卡存取装置,用于使该电脑系统可和该智能卡通信;
加密/解密装置,其可执行以下的加密/解密步骤:在电脑系统中,以一个第一加密演算法及一个第一加密密钥将一个使用者输入的使用者密码加密成一个第一加密密码;在硬盘中,以第一加密演算法及第一加密密钥将第一加密密码解密,作为一个第二硬盘密码;在该硬盘中以第一加密演算法及一个第二加密密钥将第二硬盘密码加密成一个第二加密密码,第二加密密码与第一加密密码合并作为一个第二智能卡密码;
一个智能卡密码判别装置,用于判别第一与第二智能卡密码是否相同;
一个硬盘锁住/开启控制电路,依据智能卡密码判别装置的判别结果,选择性地锁住或开启硬盘。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方法特征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本发明硬盘保护系统实施例的电路框图;
图2:本发明硬盘保护系统初次使用时设定密码的流程图;
图3:本发明硬盘保护系统的一般操作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碁股份有限公司;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碁股份有限公司;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097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