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频式微电脑水处理器无效
申请号: | 01110143.1 | 申请日: | 200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377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06 |
发明(设计)人: | 曲久辉;王梦震;雷鹏举;王梦刚;刘会娟;王梦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02F1/48 | 分类号: | C02F1/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频 式微 电脑 水处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频式微电脑水处理器的设备。具体是利用一台变频模糊控制的大功率直流脉冲发生器产生持续频率变化的电磁波,再通过缠绕在水管外壁上多股绕组,把发生器产生的电磁波感应到水管内水体中而达到除藻灭菌和除垢等功能的设备。
八十年代,美国Jonfshengh发现采用外加交变电磁场的强大能量,能对水管进行除藻灭菌和去垢。国际上,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的一些大中型企业都以此原理研制了各种除藻灭菌去垢的设备。但这类设备产生的电磁场能量传递到水管中的效率很低。虽有一定效果,但并不理想。本发明研制并应用的变频式微电脑水处理器,主要是利用一台变频模糊控制的大功率的直流脉冲发生器产生强大的直流脉冲变频电磁场,对水管中的除藻灭菌和去垢效果相当明显。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微电脑控制变频发生器,产生强大的直流脉冲变频电磁场,提高对水管除藻灭菌和去垢的效率。
本发明的方法是:通过外界电位器和拨动开关把选频或移频范围调整好后,微电脑的中央处理器通过识别、译码,产生一系列扫频频率信号或一种固定频率信号,再通过高频发生器产生一系列的直流脉冲波,通过缠绕在水管上的线圈产生强大的直流脉冲变频电磁场,以达到对水管及其中的水进行除藻灭菌和去垢的目的。
本发明的设备构造如附图示。仪器设备的内部(1)由电源(2)、功放板(3)、微电脑处理器(4)和电源控制板(5)四部分组成;在设备外壳的背面(6)装有一个电源插座(7)、一个四端的输出接线柱其中(8、9)为直流脉冲输出端,(10、11)为负极接点与水管外壳相连;在设备仪器外亮的面板(12)上,安装着一个10A直流电流表(13),一个启动按键(14),一个关机按键(15),一个红色电源指示灯(16)和一个绿色工作指示灯(17)。
本发明的创新点如下:
1、采用微电脑的软硬件设计技术,使仪器的使用更灵活,结构更简单。
2、采用变频的方法包括扫频、移频和选频功能,并可编程频率输出。
3、采用直流脉冲电磁场方法
a.激发反冲瞬时高电压,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b.既具有交流感应特点,可以通过电感线圈,传送电磁场能量。同时也具有直流电场的特点,引起水体分子变形、电离、极化以及管壁生成氧化保护膜。
c.具有脉冲特性,在水体中产生很强的物理作用。
d.采用多股并绕线圈,提高能量传递的Q值。
e.发生由低至高的数百种脉冲频率,覆盖面大,效果好。
4、既可用于循环式水处理系统,也可用于开放式水处理系统。本发明的主要特点如下:
1、采用12V安全低电压。
2、只与绕组相连,安装极为简便。
3、替代化学药剂,无二次污染。
4、不存在电级腐蚀问题,连续运行寿命在10-15年以上。
5、具有杀菌灭藻去垢功能。
6、外加电磁场在水体中形成直流脉冲电流使水管管壁生成阴极防腐蚀保护层,具有防腐蚀功能。
7、提高换热设备的热效率,换热设备系统无需清洗。
8、脉冲波与高频波混合,以载频的形式传递,传递距离超过1000米。
实施例:
实施例1某小区生活污水,其中含总细菌数2.92×107个/ml,在下述条件下进行了杀菌处理:
导线绕组:1组、2组、3组;
扫频口输出功率:12W;
水力停留时间:15分钟。
处理后水质如表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01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