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前后连动制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112202.1 | 申请日: | 200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319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31 |
发明(设计)人: | 冈崎泰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T8/26 | 分类号: | B60T8/2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江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前后 制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前后连动制动装置,该前后连动制动装置具有相应于制动操作使前轮制动器进行作动的制动臂及相应于制动操作使后轮制动器和前轮制动器连动动作并支承于车架的制动踏板。
过去,由例如特开平9-58434号公报等已经得知该制动装置。
上述现有制动装置在通过连杆连接于制动踏板的均衡器的两端连接可向后轮制动器传递制动操作力的后轮制动传递构件和向前轮制动器侧传递操作力的连动制动拉索,连动制动拉索从上述均衡器延伸到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侧地配置。为此,不得不使连动制动拉索朝前方侧弯曲,连动制动拉索的配置自由度变小,另外,不仅因弯曲导致拉索长度的增加,而且难以补偿由此带来的操作力传递效率的下降。
下本发明就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前后连动制动装置,该前后连动制动装置可增大连动制动拉索在配置上的自由度,而且可减少弯曲,极力抑制拉索长度的增加,提高操作力传递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1项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前后连动制动装置,该车辆用前后连动制装置具有相应于制动操作使前轮制动器进行作动的制动摇臂及相应于制动操作使后轮制动器和前轮制动器连动动作并支承于车架的制动踏板;其特征在于:在通过连杆连接于制动踏板的均衡器的两端,连接可将制动操作力传递到后轮制动器的后轮制动力传递构件和在上述制动踏板近旁可回转地支承于车架的双臂曲柄的一端,向前轮制动器侧传递操作力的连动制动拉索的一端连接到上述双臂曲柄的另一端。
按照这样的构成,可从配置于制动踏板近旁的双臂曲柄朝前方延伸地配置连动制动拉索,不仅可增大连动制动拉索的配置自由度,而且可极力避免连动制动拉索弯曲,极力抑制拉索长度的增加,提高操作力传递效率。
另外,第2项发明在上述第1项发明的构成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即,设置有弹簧,该弹簧反抗从均衡器作用于上述双臂曲柄的负荷使上述双臂曲柄回转地施加弹性力。按照该构成,在由均衡器按规定比例分配作用于双臂曲柄的负荷超过弹簧负荷之前,双臂曲柄不回转,前轮制动器也不作动。因此,随着制动踏板的制动操作,使后轮制动器先作动,使前轮制动器形成滞后地进行制动作动,从而使制动器操作时的车辆状态稳定化。
第3项发明在上述第1项发明或第2项发明的构成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即,可将上述制动摇臂的制动操作力传递到前轮制动器地在制动摇臂和前轮制动器之间设置前轮制动力传递系,上述连动制动拉索在避免从前轮制动力传递系向上述连动制动拉索传递力的状态下在与头管对应的部分连接到前轮制动力传递系。按照该构成,可极力缩短连动制动拉索的长度,而且不用考虑转向柄转向地沿车架配置连动制动拉索,进一步提高操作力传递效率。
图1为第1实施例的连动制动装置的全体构成图。
图2为示出连动制动装置中制动踏板近旁的构成的侧面图。
图3为图2的3向视图。
图4为对制动踏板进行制动操作时与图2对应的侧面图。
图5为示出连动制动装置中的头管附近的构成的侧面图。
图6为图5的6-6线向视图。
图7为示出第2实施例的连动制动装置中的头管近旁的构成的侧面图。
图8为图7的8-8线断面。
图9为示出第3实施例的连动制动装置全体构成的图。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
图1-图6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图1为连动制动装置的全体构成图,图2为示出连动制动装置中制动踏板近旁的构成的侧面图,图3为图2的3向视图,图4为对制动踏板进行制动操作时与图2对应的侧面图,图5为示出连动制动装置中的头管附近的构成的侧面图,图6为图5的6-6线向视图。
首先,如图1所示,在作为车辆的机动二轮车的转向柄1邻接着其右握把1a固定摇臂支架2,由该摇臂支架2支承的制动摇臂3通过前轮制动力传递系5A连接到鼓式前轮制动器BF的制动臂4。即,前轮制动器BF相应于制动摇臂3的制动操作进行制动。
另一方面,后轮制动器BR也构成为鼓式,在该后轮制动器BR的制动臂6可输入轴支于车架7的制动踏板8的踏下产生的制动操作力。另外,上述制动踏板8的踏入所产生的制动操作力也可输入到前轮制动器BF的制动臂4。即,制动踏板8可相应于其制动操作连动地使后轮制动器BR和前轮制动器BF作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22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