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纺光洁纱装置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112516.0 | 申请日: | 200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377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志成 |
主分类号: | D01H13/30 | 分类号: | D01H13/30;D02J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6000 河南省周***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洁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纺光洁纱的方法及装置,特别是涉及用水加湿毛羽纱变成光洁纱的方法及装置。
现有纺纱技术中,纱主干外暴露的纤维头端或尾端,形成了程度不同的毛羽纱。纱线毛羽的多少不仅影响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而且影响纺织加工过程的顺利进行。毛羽直接影响纤维强力利用系数。同时,毛羽与织物光洁、清晰、滑爽、透气性密切相关,特别是对外观要求较高的高档织物与高档针织物影响更加明显。
近几年来,有企业从瑞士梅特勒公司引进了高新技术设备燃气燃毛机用来消除高支纱的毛羽。然而,这种解决办法还有不足,因为,一方面引进的高新技术设备燃气烧毛机投资较大,还需扩建厂房。二方面,毛羽纱虽经过燃气烧毛机分别单根进行燃烧,但,也只能将长毛羽燃烧变成短毛羽。然而,毛羽的数量并未减少,经摩擦仍会从新起毛。三方面,用汽油或天燃气燃烧纱线毛羽生产出的光洁纱成本太高。四方面,燃烧纱线毛羽会减轻纱的重量,会降低纱的强力,会污染空气。以上燃气烧毛机不足之处已成为纺织厂普遍推广此项高新技术的瓶颈。
本发明的具体目的就是克服前面指出的那些所有不足之处。
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用水加湿毛羽纱变成光洁纱的方法及加湿咀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此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二)加湿咀装置是装在细纱机上,所以,不需扩建厂房。(三)用水通过加湿咀装置生产的光洁纱成本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从前我母亲做针线活当线起毛断头时,总是将起毛的线放到嘴中用舌关摩擦加湿一下,起毛的线就变成了光洁的线得到启示,才发明了纺光洁纱的磨擦加湿咀装置。(简称:加湿咀装置)。
加湿咀装置是按装在细纱机两侧吸棉底管前下方纺纱加捻区处的。当从前罗拉纺出的毛羽纱以每秒250转-300转的加捻速度,通过加湿咀中套装的海绵加湿舌头时,由于相互发生摩擦,因此,纱干上蓬乱无序的毛羽就变成了具有人眼看不见的,呈螺旋弹簧形状的毛羽,并紧紧地缠挠在湿纱主干上,这时的纱,就是湿的水光纱。当湿的水光纱被卷取到纱管上时,由于纱管每秒钟以250转-300转的加捻回转作用,湿的水光纱就被甩干。所以,细纱机纺出的管纱是干燥的水光纱(也称光洁纱)。经测定(棉d18.2):加湿纺管纱回潮8.5%-9.2%,加湿纺筒子纱回潮7.4%-8.5%。比干纺管纱回潮6.5%-7.5%大了一些,比干纺筒子纱回潮7%-7.5%也大了一些,但、仍符合国家棉纱成包回潮不大于10.5%的规定。所以,加湿纺的管纱和筒子纱均不会发霉。
纱干外表具有螺旋弹簧形状的毛羽,其特征在于:能增加纱的强力,能保护和减轻纱干的摩损,能增加纱干的坚实程度,能增加纱的光洁度和滑爽,能减少毛羽变成空中飞花。总之,让纱干外表原来杂乱无序的毛羽改造变成具有螺旋弹簧形状的毛羽的方法,要比用汽油或天燃气将它烧掉的方法要好些;将毛羽燃烧掉人眼看不见了,但螺旋形状的毛羽人眼同样看不见。
借助于后面的说明将可更好的理解本发明,该说明联系到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此实施方案是作为非限定性的实例给出的而且参照了附图来解释。特别是由附图所表示的本发明加湿咀装置局部结构图:
加湿咀装置是由固定在供水管(2)上的加湿咀(1)所组成。加湿咀(1)长30mm,直径Φ12mm~Φ16mm的短管,短管上有个缝隙宽2mm左右,长20mm是做为加捻之中的纱的运动通道。加湿咀(1)中还套装有加湿舌头(1’)或(1″)。加湿舌头(1’)是用能吸水储水的耐摩海棉做成,直径Φ12mm-Φ16mm,长30mm,前端剪为两半作为加湿纱的摩擦通道。加湿舌头(1″)是用具有弹性的毛做成的这束毛的多少以装满加湿咀为准,毛长30mm(纺浆光纱用)。
加湿咀(1)的数量是由细纱机的纱锭数决定的。如:细纱机一侧有纱锭210根,锭距70mm时,相对应配置加湿咀(1)也是210个,间距也是70mm。供水管直径Φ10mm~Φ16mm,长度为锭距(70mm)×纱锭数(210根)=14.7米,每个加湿咀(1)在供水管(2)上固定处中心打有一个微孔(2’),微孔(2’)直径0.2mm~2mm调节供水管(2)中的水压大小就可控制微孔(2’)流入海绵舌头(1’)或(1″)的水量多少,以适应不同液体加湿不同支数的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志成,未经张志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25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空立体结构物
- 下一篇:一种表面带有栽培装置的吸音隔音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