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综合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112684.1 | 申请日: | 200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382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04 |
发明(设计)人: | 宋昆元;许水源;严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金迪生物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9/02;//;172;300;330;334)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徐启伟 |
地址: | 2000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综合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利用BMS 80多种菌群无污泥生物污水处理技术与HYDROX装置污水物化处理技术相结合的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有机废水的污水综合处理方法。
城市废水常采用二级处理系统,主要以生物处理为主。常用的方法有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常规活性污泥法、AO法、AB法,氧化沟法等),生物膜法处理系统,稳定塘及土地处理系统。城市废水回用处理系统一般是在城市废水二级处理系统后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法脱氮;化学法或生物法除磷;臭氧或活性炭吸附去除微量有机物;臭氧氧化或氯化法除病原菌和病毒等。经深度处理后,使出水达到回用标准。采用常规的二级处理系统和城市废水回用处理系统,主要存在的问题有:①在污水及污泥处理过程中存在异臭,运行环境卫生差。②操作管理复杂,运行中易出现诸如污泥膨胀或污泥堵塞等异常现象。③需设剩余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处理,系统投资及运行费用高。④处理效果一般,占地面积大。对于高浓度工业有机废水,特别是可生化性差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常规处理方法有混凝、A/O生化处理、膜分离、萃取、焚烧等。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要达到排放要求,投资成本及运行费用高,极不经济。投资成本及运行费用在较为经济的范围内,处理难度大,处理效率低,难以达到排放标准。中国专利ZL97105747介绍了一种“城市污水处理方法”,是利用氯气进行污水处理,同样存在前面叙述的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系统自动化程度高,管理简单,占地面积小,无需设置剩余污泥处理装置,投资及运行成本较低,处理效率高,尤其适合可生化性差,COD高,SS低的有机工业废水的污水综合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污水综合处理方法,包括一级处理和二级
处理,其特征在于一级处理采用固相物高效拦载装置,二级处理是将80多种菌群无污泥生物处理污水技术(简称BMS)与机械能产生羟自由基OH*化学氧化污染物的物化处理技术(简称HYDROX)相结合,污水处理流程是:污水首先进入固相物高效拦载装置,截取杂质后进入BMS阶段,最后由HYDROX处理后出水。固相物高效拦载装置为重力连续输送带滤机,污水首先经过重力连续输送带滤机,污水中含有大量较大颗粒的悬浮物和漂浮物以及部分SS被截留,截留物经固相物自动收集装置收集后外运,污水经过滤截流后重力自流进入BMS生物调节池四格分池,前三格为三相流化生物反应池,生物氧化池内均装特殊多种属BMS菌、填料及悬浮型生物生长器和高效微曝气管,处理步骤是:a、发酵池:经过滤截流后的污水进入发酵池,利用培养的80多种微生物菌群,降低水中的BOD和COD;b、分解池:发酵池出水进入分解池,利用液态生物剂,培植强势菌种,分解消灭发酵物质及一般有害菌类;c、消化池:分解池出水进入消化池,通过调解培养大量球菌,吞食消化各种腐化物及杆菌,d、出水池:消化池出水进入出水池后,进一步曝气生化处理后经重力自流进入中间水池。池内设水位报警装置及自动控制系统,处理步骤是:水位低于最低水位,HYDROX工作泵自闭,高于设定水位,自动启泵;中间水池出水经HYDROX工作泵对流体加压、减速后进入HYDROX反应器,使流体经过压缩和减压过程,造成气蚀、气泡的膨胀,当膨胀力大于流体的表面张力时,细微的气泡在瞬间发生爆破,使水裂介产生羟自由基团OH*,强氧化剂羟自由基可氧化分解有机物,生成最终产物CO2和H2O,杀菌消毒;c、当水离开反应器时,一部分通过出口阀排出,大部分液体再循环并进入泵的吸入口再次进行处理,由于液体的再循环,从而增加了流体在反应器的停留时间,以提高HYDROX装置对有害物质的降解率;d、经HYDROX装置后出水可依靠自身压力,进入市政管网或回用即作为重力连续输送带滤机的反冲洗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金迪生物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金迪生物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26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