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搅拌-喷动流化床及其在制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01112947.6 | 申请日: | 2001-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327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26 |
发明(设计)人: | 戴干策;黄进;孙斌;周晓东;潘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B15/10 | 分类号: | B29B15/10;B01J8/38 |
代理公司: | 华东理工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大忱 |
地址: | 2002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搅拌 流化床 及其 制备 纤维 增强 复合材料 中的 应用 | ||
1.一种搅拌-喷动流化床,其特征在于,该流化床包括:
一个底部设有锥形气体分布装置、上部设有气体和物料出口(10)的圆柱形筒体(8),所说的锥形气体分布装置由一个锥形的壳体(3)和一个具有流化分布孔(11)的内层(4)构成,内层(4)与壳体(3)之间形成一个锥形环隙(12);
一个与锥形壳体(3)锥部相连接的、由外管(13)和内管(14)构成的流化气和喷动气入口装置,外管(13)与锥形壳体(3)相连接,内管(14)与内层(4)相连接,内管(14)与外管(13)之间形成一个与锥形环隙(12)相连通的直管环隙(15),外管(13)设有流化气入口(2),内管(14)设有喷动气与物料入口(1);
一个通过固定件(5)与圆柱形筒体(8)内壁相固接的、并与圆柱形筒体(8)同轴的导流管(6),筒体(8)与导流管(6)之间为环隙区(16),导流管(6)与圆柱形筒体(8)内径比值为0.2~0.6;
一个设置在导流管(6)内与导流管(6)同轴的、并与圆柱形筒体(8)顶部的动力装置(9)相连接的搅拌装置(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化床,其特征在于,导流管(6)与圆柱形筒体(8)内径比值为0.3~0.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化床,其特征在于,搅拌装置(7)采用锯齿形搅拌桨。
4.如权利1~3任一所述的搅拌-喷动流化床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可用于制备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
5.如权利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预先混好的纤维束与聚合物基体粉末以及喷动气由物料入口(1)通过内管(14)喷入流化床,流化气由流化气入口(2)进入流化床,吸附了聚合物基体粉末的纤维单丝从出口(10)导出,采用公知的技术压制成GMT片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导流管(6)内,喷动气的空速和流化气的空速为:
(1)喷动气的空速大于0.36m/s;
(2)流化气的空速大于0.06m/s;
(3)喷动气的空速与流化气的空速之和小于1.5m/s。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喷动气的空速为0.65±0.1m/s,流化气的空速为0.32±0.1m/s。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纤维束包括碳纤维束、硼纤维束、氧化铝纤维束、玻璃纤维束、木纤维束、Kevlar纤维束或其混合物;
所说的聚合物基体粉末包括聚丙烯、聚乙烯、尼龙、聚酯、聚氯乙烯或ABS,或其与云母、碳酸钙、滑石粉、高岭土或空心玻璃微珠的混合物,纤维束与基体混合物中纤维束含量为10~50%wt。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纤维束与基体混合物中纤维束含量为25~40%wt。
10.如权利要求5~9任一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喷动气和流化气预热至20-3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294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