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性聚合物凝胶电解质薄膜、制备方法和用途无效
申请号: | 01113083.0 | 申请日: | 2001-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330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09 |
发明(设计)人: | 顾利霞;王标兵;肖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27/08 | 分类号: | C08L27/08;C08L33/00;C08K3/20;C08K7/08;H01M10/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伟奇 |
地址: | 20005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性 聚合物 凝胶 电解质 薄膜 制备 方法 用途 | ||
1.一种用于可充锂离子电池的聚合物凝胶电解质薄膜材料,其特征是由液体电解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能形成凝胶的聚合物、无机晶须或纳米材料所组成,所述的液体电解质、聚合物和无机晶须或纳米材料三者的重量比为1∶0.1—0.5∶0.003-0.06,所述的液体电解质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增塑剂和能溶于增塑剂的锂盐组成,液体电解质中锂盐浓度为0.5~2mol。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凝胶电解质薄膜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锂盐是高氯酸锂、六氟磷酸锂或六氟砷酸锂中的一种或是两种上述锂盐的混合物,液体电解质中锂盐浓度为0.5~2mol。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凝胶电解质薄膜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液体电解质中增塑剂是丙烯碳酸酯、乙烯碳酸酯、二甲基碳酸酯或二乙基碳酸酯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增塑剂,上述混合增塑剂的体积比为1∶0—1∶0—1∶0—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凝胶电解质薄膜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无机纳米材料是纳米氧化锌、纳米级ATO(Sd2O3·SnO2)或纳米氧化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凝胶电解质薄膜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聚合物为聚偏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丙烯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凝胶电解质薄膜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聚合物的含量为液体电解质重量的20—4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凝胶电解质薄膜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无机晶须是氧化锌晶须材料,用量为聚合物重量的8—1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凝胶电解质薄膜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无机纳米材料是纳米氧化锌、纳米级ATO和纳米氧化铜,其用量为聚合物重量的8—1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凝胶电解质薄膜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液体电解质中锂盐浓度为0.5~2mol。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凝胶电解质薄膜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所述的液体电解质、聚合物和无机晶须或纳米材料三者的重量比为1∶0.1—0.5∶0.003-0.06的溶液,用流涎法制备。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凝胶电解质薄膜材料的用途,其特征是用于可充锂电池、手提电脑、传感器以及电动工具中的改性凝胶电解质薄膜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308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自行车防盗锁
- 下一篇:灯箱型的彩色喷墨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