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限速电器化轮轨铁路运输系统工程技术无效
申请号: | 01113989.7 | 申请日: | 200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326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坤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坤亚 |
主分类号: | B61B13/00 | 分类号: | B61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3001 辽宁省抚顺市望花***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限速 电器化 铁路运输 系统 工程技术 | ||
这项不限速电器化轮轨铁路运输系统工程技术是一项世界首创,具有跨越性发展的科技创新工程,它完全克服应用了一百多年历史的铁路运输技术在发展中出现的已知不可跨越的多顶难题障碍,为今后的铁路运输技术的发展,创造出一个进步无限的广阔发展空间,具备向音速冲击的条件及能力。
一、名称:不限速电器化轮轨铁路运输系统工程技术。
二、这项发明是属电器化轮轨铁路运输系统建设领域。
三、这项发明是世界首创的科技创新工程,主要是解决电器化铁路运输技术在发展中出现的多项已知的不可跨越的难点障碍,这些障碍极大的限制了铁路运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能实现电器化铁路运输在技术上有一个突破性,跨越性的发展目标,我用了长达20年的时间,断续观察研究后设计出了以下多项技术发明,完全解决了限制电器化铁路运输技术在发展中的多项已知的障碍,并将设计的发明技术进行有机的配合,组成了一套完整的、简单而易行的世界首创超高速的铁路运输技术。发明人认为,这项技术如能得到开发利用,将对电器化铁路运输事业在建设上能起到一个方向性的引导作用,技术上是一个突破性的进步,效果将是一个飞越性的发展,使中国电器化铁路运输技术,领先与世界前列,率先进入到一个铁路运输技术发展新的起点,并将在国家建设地位中,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内容请看本说明书的第五条。
四、发明的目的是想能完全彻底的克服在电器化铁路建设发展中出现的多项不可跨越的难题障碍,为中国在电器化铁路运输技术领域里创造出一个领先世界的地位,为中国人民争气,为中国争光。
五、为了清楚完整写明电气化铁路运输系统的设计构思,我将从头逐步的按着一定顺序祥尽撰写。
1.这项不限速电器化轮轨铁路运输系统技术的具体实施前,首先要统一所有铁路运输车的车轮直径。(注:原有所用的铁路运输车在底速运行时不受本工程影响)
2.为了实现高速运输的特点,列车起动首先就是一个障碍,对每小时几公里而言,列车一起动就达全速。要是对时速在600公里以上速度来说,要达到全速至少须要10分钟左右,这样在起动时间里,就要少走近百公里,问题出在轮轨之间磨擦力有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加沙,再就是把列车起动位置设在靠近破降的位置上,只要列车一起动,能在数秒钟内全部进入坡降区,利用一定的坡降位差,列车就能在几十秒内达到全速的创新发明。
3.解决原来的浮动式路基的不稳定、不安全性,如;路基被水侵就会变软,青藏的冻土带受到气温影响,冻层蝠化,路基就滑掉了,在沙漠建铁路就更难,一个是沙松软,一个是风沙埋路是不可必免的。给维护造成了相当大困难,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对路基G我是用钢筋水泥捣制而成的桥式路基G。下面带很长的根状基础,申入地下硬土中,路桥上面两侧各设一根付轨道架C,在架上各按装一条付轨道A,架的延长部分就做为电器化铁路的架线杆来用。以上构造是一个铁路桥式路基G的整体构成的发明,这项技术的发明,实现了在软土层,青藏的冻土带及在沙漠上都能建成有很高质量,高安全系数的高速铁路,这种路基不必用砧木,碎石等,能在日温差大,多雨地区,坡降大的路段上都不能对路基产生影响,同时为提速打下可靠的基础。也是这项技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4、每个车轮轴头都加长,并在轴头端部各加装一个能自转的付车轮B,这个付车轮B与路基两侧的付轨道A相配,就构成一项重要的技术组合的创新发明,因此就确保了列车运行的安全,并实现永不脱轨的梦想。
5、铁轨的连接是改变原来的顶头连接为在主轨道头的面E,带一定角度的侧切的切线式铁道E连接的创新发明。道底面还是齐头。付轨道从上向下带角度斜切过道项F,铁道底面还是齐头的。这样解决了轮轨之间冲击破坏,同时也消除了噪音。
6、对刹车系统也做了创新性技术发明,把刹车磨擦片D,加在路基两侧的付轨道A侧面上,因此解决了不可必免的刹车就擦轮的危险状态,因此又创造了一项刹车永不擦轮的技术成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坤亚,未经张坤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39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