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垂直导波采油震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114137.9 | 申请日: | 200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329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02 |
发明(设计)人: | 邓忠厚;李大华;李树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忠厚 |
主分类号: | E21B28/00 | 分类号: | E21B2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1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垂直 导波 采油 震动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一种采油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直接对基岩进行震动的垂直导波采油震动装置。
在油田的中、后期开采过程中,为了保持油田的稳产、高产,常采用人工地震的方法来增加原油的产量。具体的作法是,在井群的最佳位置挖一个坑,在坑中浇筑钢筋混凝土基础,在基础上安装采油起震机,采油起震机在运转的过程中产生周期性震波,该震波通过钢筋混凝土基础传递给由地层土壤、砂石层、及风化层构成的第四纪层,再通过第四纪层传递给地层深处的含油岩层,对含油岩层进行刺激,改变井下油、气、水的物性,促进油、气、水的运动,减小采油阻力,提高抽油机的工作效率,实现稳产、高产的目的。由于第四纪层非常厚,可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因此,会使传递到含油岩层的震波强度大为减弱。而且,由于第四纪层的质地很软,在传递震波的过程中,也会将震波的能量大部分吸收,所以,真正传到含油岩层的震波强度实际上是很小的,也就是说采油起震机发出的震波能量大部分被第四纪层吸收和阻尼掉了。另外,在震波发生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产生水平方向的震波,这种水平方向的震波对含油岩层没有任何刺激作用,相反,却对地面建筑物和农作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它使土壤中的水分下降,造成干旱,使农作物减产,也会使地面建筑物产生裂痕,减少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震波在第四纪层传递时衰减大的问题,并消除水平方向的震波,提供一种垂直导波采油震动装置。
本发明是这种实现的:
它有一台采油起震机,其特殊之处是,采油起震机安装在一个直达基岩的导波柱上。
为了提高震波强度,在采油起震机与导波柱之间还有一个共震体。
所述的导波柱由若干段柱体组合而成,以便于施工和吊运。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采油起震机安装在直达基岩的导波柱上,导波柱将采油起震机发出的震波直接传递到含油岩层,从而大幅度减小了震波传递过程中的阻尼和损失,增大了对含油岩层的刺激强度,促进了井下油、气、水的运动,提高了原油的产量。
2、采油起震机安装在导波柱上,从根本上消除了水平方向的震波,减小了震波对建筑物和农作物的不良影响和损害。
3、在采油起震机与导波柱之间设置一个共震体,震动时,采油起震机带动共震体一起震动,共同作用于导波柱,从而进一步增大了震波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提供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有一台采油起震机1,采油起震机1安装在一个直达基岩的导波柱2上,导波柱2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的采油起震机1用地角螺钉固定在导波柱2顶部的安装平台上;在导波柱2的柱体表面上还包裹有一个钢筒3,以减小导波柱2与第四纪层之间的磨擦,减小震波传递过程中的阻尼和损失,并消除水平方向的震波。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其结构如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在采油起震机1与导波柱2之间还有一个共震体5,所述的共震体5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其形状为正方体,也可以是长方体或圆柱体,均不影响其使用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所述的共震体5与采油起震机1之间用地脚螺钉固定在一起,共震体5与导波柱2顶部的安装平台之间则是活动的,即两者之间不固定,从而使采油起震机1带动共震体5一起震动,共同作用于导波柱2,以增大震波的强度;所述的导波柱2由若干段柱体组合而成,以便于施工和吊运,在每段柱体的下端有一个锥形凸台,在每段柱体的上端有与锥形凸台相配的凹坑,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可将每段柱体牢固的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导波柱2最上面的柱体的顶部为安装平台,安装平台的周围有防护墙,在防护墙上装有弹性元件4,以阻止共震体5与防护墙相接触,从而避免将水平方向的震波传给导波柱2,所述的弹性元件4为螺旋弹簧,也可以是弹性橡胶块,其使用效果相同;导波柱2最下面的柱体的底部为平面,以使其与基岩的连接更为稳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忠厚,未经邓忠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41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