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光环行器无效
申请号: | 01115104.8 | 申请日: | 2001-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393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恩泉;孙广军;钱春华;刘修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新光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095 | 分类号: | G02F1/095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维斗 |
地址: | 276017 山东省临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环行器 | ||
本发明涉及的是光通信技术中应用的光学器件,尤其是一种小型光环行器。
小型光环行器是一种在光通信中用于中继放大站以及在波分复用和波解复用技术中都被广泛采用,具有能将三个端口的光通信传输顺序连通,而又使反向传输被隔离的单向环行运行。在现有技术的光环行器中,所用的中光束移位器、左光束移位器和右光束移位器,一般是采用冰洲石晶体加工制成,但是,对于小型的光环行器所用光通面只有一或两毫米大小的光束移位器,用冰洲石是无法切割加工制作的,这也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困难。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小型光环行器技术方案,该方案是采用钒酸钆晶体加工小型中光束移位器、左光束移位器和右光束移位器,由于钒酸钆晶体的硬度和可加工性能均较好,可以加工成很小体积的光束移位器晶体,故能制成小型的光束移位器和小型的光环行器。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主要包括有磁环套及磁环套内的固定套和在固定套内固定的中光束移位器,在中光束移位器的两端有左磁光旋转器和右磁光旋转器,在左磁光旋转器的左边有左光束移位器,在右磁光旋转器的右边有右光束移位器,本方案的特点在于所述的中光束移位器、左光束移位器和右光束移位器均是采用钒酸钆晶体制成的方形晶体,左光束移位器和右光束移位器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光束移位器,左光束移位器和右光束移位器的光轴都在垂直侧平面内,与入射面棱边成45度角,中光束移位器的光轴与左光束移位器和右光束移位器的光轴垂直,三个光束移位器通光面的宽度a=1.4-2.0毫米,高度b=1.4-2.0毫米,左光束移位器和右光束移位器的厚度c=8-10毫米,中光束移位器的厚度d=4-5毫米,并有c=2d的关系。本方案具体的特点还有,所述的中光束移位器、左光束移位器和右光束移位器的通光面平面度要好于632.8纳米波长的四分之一。而所述的中光束移位器、左光束移位器和右光束移位器的通光面经镀所用波长的增透膜后,表面反射率小于0.25%。
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可知,由于在该方案中所用的中光束移位器、左光束移位器和右光束移位器是采用的钒酸钆晶体,而钒酸钆晶体可以采用人工方法批量生产,用人工生长的钒酸钆晶体缺陷少,可见光吸收较微,不潮解,温度稳定性好,钒酸钆晶体的寻常光折射率和异常光折射率又都很大,并具有较好地加工性能,因此能切割成尺寸很小的晶体块,制成本方案所要求的小型中光束移位器、左光束移位器和右光束移位器。本方案能达到将三个端口的光通信传输顺序连通,而又使反向传输被隔离,即完成端口1至端口2至端口3的单向环行运行。本方案光环行器的插入损耗小于0.24dB,反向隔离度仍能保持大于38dB,可满意地应用到光通讯系统中。由此可见,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其实施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小型光环行器,主要包括有磁环套1及磁环套1内的固定套2和在固定套2内固定的中光束移位器5,在中光束移位器5的两端有左磁光旋转器4和右磁光旋转器6,在左磁光旋转器4的左边有左光束移位器3,在右磁光旋转器6的右边有右光束移位器7,本方案的特点在于所述的中光束移位器4、左光束移位器3和右光束移位器7均是采用钒酸钆晶体制成的方形晶体,左光束移位器3和右光束移位器7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光束移位器,左光束移位器3和右光束移位器7的光轴都在垂直侧平面内,与入射面棱边成45度角,中光束移位器4的光轴与左光束移位器3和右光束移位器7的光轴垂直,三个光束移位器通光面的宽度a=2毫米,高度b=2毫米,左光束移位器3和右光束移位器7的厚度c=10毫米,中光束移位器4的厚度d=5毫米,并有c=2d的关系。本方案所述的中光束移位器4、左光束移位器3和右光束移位器7的通光面平面度要好于632.8纳米波长的四分之一。而所述的中光束移位器4、左光束移位器3和右光束移位器7的通光面经镀所用波长的增透膜后,表面反射率小于0.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新光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新光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51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