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作物抗旱剂及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01115210.9 申请日: 2001-03-30
公开(公告)号: CN1314084A 公开(公告)日: 2001-09-26
发明(设计)人: 山仑;邓西平;郭礼坤;张岁岐;孙纪斌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N59/06 分类号: A01N59/0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712100***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作物 抗旱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属于作物抗旱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技术领域。

干旱几乎每年都给旱地作物的播种出苗造成困难。抗旱保苗的种子处理技术是现代旱地农业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也是农业技术示范推广的重要手段,作物抗旱成苗技术的应用开发研究是提高缺水地区农业粮食生产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之一,也为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在半干旱地区,作物和牧草的播种成苗是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我国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由于干旱频繁,几乎每年都给旱地播种出苗造成威胁。为解决这一难题,在采用常规传统耕作栽培技术的同时,还须寻求新的技术途径。把化学药物用于作物抗旱保苗增产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路径。现有文献中虽然关于激素、微量元素和其他化学药物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的问题已有大量报导,但针对干旱逆境的研究资料则很少,也无大面积应用成功的实例。

在农业发达国家,种子药剂处理的普及程度很高,如美国3500万公顷玉米、500万公顷棉花全部经过商业性药剂处理,小麦、大麦50%以上经过拌种;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的小麦、大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种子经过商业性拌种的占70%以上;日本、俄罗斯、新西兰、加拿大和欧美许多国家还广泛应用了种子包衣和丸粒化技术。他们根据自己的国情和作物成苗的主要威胁,采用以病虫害防治为主的种子处理技术,而对抗旱成苗的种子处理进行专门研究和应用推广的并不多见。我国常用的种子处理技术也以病虫害防治为主,多采用农药和营养元素调配处理种子,主要适用于浸种、闷种和拌种,处理后需要及时播种。而针对作物抗旱机理提出的抗旱保苗种子处理技术为数很少(《种子处理原理与技术》徐本美等主编,1998,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P54-79)。当前,国内外用于作物的化学抗旱制剂并不多见,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则更少,而且多属于抗蒸腾剂类。抗蒸腾剂基于气孔关闭、减少蒸腾的原理,但在降低作物蒸腾的同时也降低了光合作用(虽然降低的比例要少),这就使得在减少水分消耗的同时,对植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我国目前在旱区推广应用的黄腐酸(商品名”旱地龙”)反应效果较好(《旱地玉米播种成苗理论与技术》方继友主编,1997,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p151-166)。

另外,为了防治赤霉病促进出苗,在我国南方也有将赤霉素单纯用于水稻种子拌种,但其目的不是为了抗旱保苗;而将无机钙盐单独用于用于浸种抗旱保苗的效果并不理想;更多的是将赤霉素或是钙盐与其它成分混合用于种子处理,作为种子包衣剂的成分之一,目的是为了防病,而不是抗旱保苗(《种子学》叶常丰等编著,1994,中国农业出版社,p339-347)。迄今为止,在国内外尚未见有以赤霉素和钙盐为主的混合拌种剂的使用报导。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采用14种化学药剂处理种子,以探讨在干旱条件下促进成苗的作用。经过多次室内模拟干旱试验,筛选出6种有效药剂。6种药剂是:黄腐酸、赤霉素、琥珀酸、硼酸、氯化钙、硫酸锌。适宜浸种时间为12小时。由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这六种药剂虽对发芽率无显著作用,但多数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幼芽生长。就不同作物看,对糜子作用较显著,谷子次之,玉米、高粱不够稳定。就不同药剂看,氯化钙、赤霉素、硫酸锌及琥珀酸对糜子成苗有良好的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作物抗旱剂及其制备方法,使其能用于作物的种子拌种、叶面喷施、根系浸施及营养体育苗的处理,以提高作物的耐旱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促进作物生产力的提高,同时具有组成简单、制备容易、使用方便的优点。

本发明所提供作物抗旱剂的组成是:赤霉素与水溶性无机钙盐,其重量比为1∶100~1∶400。使用效果比较好的比例范围为1∶150~1∶300。其最佳比例为1∶200。所述的水溶性无机钙盐可以选用氯化钙、硝酸钙、碘化钙、溴化钙的任一种。从经济成本和原料来源上考虑使用氯化钙最方便。为了保持赤霉素在贮存期间的生物活性,可以在赤霉素中添加活性保护剂,赤霉素与活性保护剂的重量比为1∶1~1∶3。所述的赤霉素活性保护剂可以选用1~5个糖苷构成的非还原性糖粉末或是尿素粉末,如蔗糖、果糖、麦芽糖、山梨醇糖等等。比较经济的选择应是蔗糖或尿素,赤霉素与蔗糖或尿素的重量比为1∶1~1∶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52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