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磷Y型沸石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01115620.1 | 申请日: | 200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382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剑秋;田辉平;范中碧;汪燮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11/05 | 分类号: | C10G11/05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舒,庞立志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型沸石 裂化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八面沸石烃类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含磷Y型沸石烃类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将磷引入Y型沸石可以改善沸石的催化性能,进而改善含Y型沸石的裂化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EP252,761A2公开了一种烃类裂化催化剂,该催化剂含有(a)一种非沸石无机氧化物基质和(b)一种超稳Y型结晶沸石。所述沸石进行了预处理,预处理的方法是将所述沸石与一种含磷化合物接触足够长的时间,使所述沸石负载上有效量的磷。
EP397,183中公开了一种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Na2O含量为2-5重%的离子交换NaY沸石和以P2O5计,0.1-4.0重%的磷。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a)将一种NaY沸石进行离子交换并洗涤,得到一种Na2O含量为1-5重%的交换Y型沸石,(b)将交换Y型沸石与一种磷化合物溶液混合反应,所述磷化合物选自由磷酸、磷酸氢二铵、磷酸二氢铵、磷酸二氢钠组成的一组,(c)回收以P2O5计,磷含量为0.1-4重%的含磷Y型沸石产品。
在沸石的磷改性方法中,用含磷化合物溶液浸渍Y型沸石,经水热处理得到含磷Y型沸石的方法是Y型沸石磷改性的主要方法,通过这样的处理,可以脱除Y型沸石晶格中的部分铝,使Y型沸石的晶胞缩小,提高Y型沸石的水热稳定性,同时使磷更加有效地与沸石结合,使含有此种含磷Y型沸石的催化剂的选择性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Y型沸石经磷改性后,其结晶度却有明显下降,这不仅造成沸石的大量损失,而且造成含有这种含磷Y型沸石的裂化催化剂重油转化能力和产品分布较差。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含磷Y型沸石催化剂重油转化能力较差和产品分布较差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较强的重油转化能力并具有较好的产品分布的含磷Y型沸石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含有含磷Y型沸石、铝粘结剂,含或不含粘土,其中,以催化剂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含磷Y型沸石的含量为10-60重%、以氧化铝计,所述铝粘结剂的含量为10-60重%,所述粘土的含量0-75重%,所述含磷Y型沸石含有一种磷组分和一种硅组分,所述硅组分是用硅化合物溶液浸渍Y型沸石的方法负载上的,以SiO2计并以所述含磷Y型沸石为基准,所述硅组分的含量为1-15重%,以P2O5计,所述磷组分的含量为0.1-15重%。
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含磷Y型沸石、粘土、铝粘结剂和去离子水混合打浆,然后干燥,其中,含磷Y型沸石、粘土、铝粘结剂的用量使最终催化剂中含有10-60重%的含磷Y型沸石、以氧化铝计,10-60重%的铝粘结剂和0-75重%的粘土,所述含磷Y型沸石的制备方法包括用含磷化合物的溶液和硅化合物溶液浸渍一种原料Y型沸石,以SiO2计,所述硅化合物溶液的用量使得到的含磷Y型沸石中含硅组分1-15重%,以P2O5计,所述磷化合物溶液的用量使得到的含磷Y型沸石中含磷组分0.1-15重%。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以催化剂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含磷Y型沸石的含量为10-60重%,优选为15-60重%、以氧化铝计,所述铝粘结剂的含量为10-60重%,优选为15-55重%,所述粘土的含量0-75重%,优选为0-60重%。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在所述含磷Y型沸石中,所述硅组分的含量为1-15重%,优选为5-12重%,所述磷组分的含量为0.1-15重%,优选为2-10重%。
所述硅组分是用硅化合物溶液浸渍沸石的方法负载上去的,所述硅化合物的溶液选自硅化合物的水溶液或有机溶液及本身为液体的硅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如硅溶胶、水玻璃、氟硅酸盐水溶液、有机硅化合物和它们的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硅化合物溶液选自硅溶胶、水玻璃、氟硅酸盐水溶液、二甲基硅油、苯甲基硅油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为优选的硅化合物溶液选自硅溶胶、水玻璃、氟硅酸铵水溶液、苯甲基硅油255、苯甲基硅油250、苯甲基硅油274、二甲基硅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特别优选的硅化合物溶液选自硅溶胶、水玻璃和氟硅酸铵水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56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鲜地黄保健食品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纳米金属氧化线单电子晶体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