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原纤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115710.0 | 申请日: | 2001-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323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28 |
发明(设计)人: | 方宗植;李灿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炭黑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1F9/127 | 分类号: | D01F9/127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过晓东 |
地址: | 韩国全***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原纤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本上为圆柱形的、不粘连的碳原纤,其特征在于,其表面积为150~500m2/g,直径为5~50nm,长宽比为100~1000。
2、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本上为圆柱形的、不粘连的碳原纤的方法,包括:在适当的压力下,将适当的含金属颗粒与适当的含碳化合物气体接触适当的时间,温度控制在550~800℃之间,而且以干燥重量计,含碳化合物与含金属颗粒的重量比约为10∶1~30∶1,反应压力控制在大气压至大气压+10mm H2O之间。
3、一种基本上为圆柱形的、不粘连的碳原纤,其特征在于,其表面积为150~500m2/g,直径为5~50nm,长宽比为100~1000,而且它是采用下述方式制备的:将含碳化合物气体与含金属颗粒接触,而含金属颗粒又是通过将铁系过渡金属的盐和ⅠA族或ⅢA族金属的盐加入到碱金属氧化物的水分散体中并维持pH在6~10之间,然后干燥、煅烧制备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炭黑株式会社,未经韩国炭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571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