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α-烯键的封闭型异氰酸酯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115821.2 | 申请日: | 200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326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19 |
发明(设计)人: | 丁永涛;殷敬华;辛志荣;崔孟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263/16 | 分类号: | C07C263/1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13002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闭 氰酸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含α-烯键的封闭型异氰酸酯的合成方法。
对通用高分子材料(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苯乙烯类聚合物、聚氯乙烯等)实施功能化和高性能化,通常采用含有酸酐、环氧基、羧基、羟基、氨基等基团的小分子化合物作为官能化单体,以反应挤出的方法将以上各类单体接枝到聚合物分子链上。上述各类单体中,有的其双键的反应活性较低,难以得到高接枝率的官能化产物;有的其官能团的反应活性较低,难以得到具有高反应活性的接枝共聚物。某些带有异氰酸酯的小分子烯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接枝反应活性,含有的异氰酸酯官能团则具有很高的化学反应性,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美国专利US4,006,270公开了美国马里兰州SilverSpring Co.的Morgan等合成的一类含α-烯键及游离异氰酸酯基的双官能团化合物,与苯乙烯-烯丙醇共聚物反应制得含有多个α-烯键的固体复合物,与液态多元醇组成光固化涂料。其合成的含α-烯键的异氰酸酯化合物中游离的异氰酸酯基具有很高的化学反应性,导致它们的稳定性差和贮存期短,给工业应用造成很大困难,因此,对异氰酸酯进行封闭稳定化,将大大提高其工业应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类含α-烯键的封闭型异氰酸酯的合成方法,采用异氰酸酯组分A、活性氢组分B、催化剂组分C、稳定剂组分D、溶剂组分E和封闭剂组分F合成了含α-烯键的封闭型异氰酸酯双官能团化合物。
本发明合成的一系列含有α-烯键的封闭型异氰酸酯,其结构中含有的α-烯键使该类化合物可以发生自由基引发的均聚合、或相互间发生的共聚合反应。该类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作为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聚苯乙烯、高抗冲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乙烯-苯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反应挤出接枝的共聚单体,赋予上述各种聚合物以极性和反应性。官能化单体及官能化产物在室温下具有很高的贮存稳定性,在较高的温度如通常的聚合物的加工温度190~250℃,官能化产物可以迅速解封闭,释放出游离的异氰酸酯基团,迅速和参与加工的聚合物中含活泼氢的基团结合,完成反应加工过程。
本发明选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MDI)、1,6-己二异氰酸酯(HDI)、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XDI)、萘-1,5-二异氰酸酯(NDI)、甲基环己基二异氰酸酯(HTDI)、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TMX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中的一种作为异氰酸酯组分A:
选用结构为(I)或(II)的化合物中的一种作为活性氢组分B;
选用乙醇胺、辛酸亚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催化剂组分C;
选用冰醋酸、对苯二酚、2,6-二叔丁基对甲酚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稳定剂组分D;
选用甲苯、二甲苯、醋酸乙酯、醋酸丁酯、丙酮、环己酮、乙醚、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溶剂组分E;
选用苯酚、己内酰胺、丙二酸二乙酯、丙酮肟、丁酮肟、叔丁醇中的一种作为封闭剂组分F:
组分A、B、C、D、E、F的比例(以摩尔计)为A∶B∶C∶D∶E∶F=0.95~1.05∶0.95~1.05∶10-4~10-2∶104~102∶0~10∶0.95~1.05。
工艺过程如下:
1)组分A、B、C、D、E混合反应,温度控制在0~100℃,反应1~3小时,得到含有α-烯键及游离的异氰酸酯基的双官能团化合物;
2)产物与组分F混合反应,温度控制在80~120℃,反应1~3小时,得到含有α-烯键及封闭的异氰酸酯基的双官能团化合物;
所得产物热解封闭的温度为135~160℃,25℃贮存期为六个月到九个月。
本发明合成的一系列含有α-烯键的封闭型异氰酸酯,其结构中含有的封闭型异氰酸酯官能团在室温下没有反应活性,贮存稳定;受热后解封闭,释放出游离的异氰酸酯基,并具有高的反应活性。
本发明提供的实例如下:
实例1:3-(苯酚封闭异氰酸酯基)-4-甲苯基氨基甲酸(甲基丙烯酰氧-2-甲基乙基)酯的合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58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极构件、电池和电气双层电容器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环状化合物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