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通信系统和用户站的信道进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01115833.6 | 申请日: | 2001-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324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28 |
发明(设计)人: | 奥托·克兰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国汤姆森-布兰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7/36 | 分类号: | H04Q7/3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戎志敏 |
地址: | 联邦德国菲林***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通信 系统 用户 信道 进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是室内网络的信道进入方法,包括多个用户站,每个用户站具有发射机和接收机,从而,可在使用各自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用户站与适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信的多个信道之间独立地交换信息。本发明还涉及无线通信系统的用户站。
对于私人住宅,局域网(LAN)的发展已经把诸如TV、个人计算机、立体声系统、电话机等设备连接在一起。例如,在同一单元住宅或同一建筑物内,位于一个区域并属于专门用户的几个设备可以被认为是所谓群集器的部分。这也包括各个建筑物外的邻近站。群集器内各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以及选择群集器设备与其它邻近群集器的站之间的信息交换均可以无线RF通信为基础。但是,也提出过无线和有线RF通信的组合。
对于设备和/或外部站之间的RF通信,存在限制可用RF信道的数量问题。群集器的设备和/或选择相互之间通信的不同群集器通过共用多个时间和/或多个频率时隙使用一个(可选择超过一个)信道。通常不引起干扰问题。设备和各种群集器的站可以在某些条件下(距离、干扰电平等)使用/重新使用通信可用的RF信道。因此,在多数情况下,来自其它群集器设备的通信信号对所考虑的群集器的设备产生干扰问题。在较高的通信阻塞情况下,干扰妨碍了相同信道的使用,如果没有多余信道可用,它阻塞了所需设备的使用。
为了避免冲突的情况,在进入和使用通信的优选信道之前,对每一个设备分别进行信道测试程序。在信道测试程序中,根据通信参数,测试优选的信道是否能够进行无线通信,最好在优选信道上进行最佳通信。
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进入方法,以提高通信信道的效率。
按照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如室内网络的信道进入方法,包括多个用户站,每个用户站具有发射机和接收机,从而,可在使用各自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用户站与多个适于在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通信的信道之间独立地交换信息,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1.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是室内网络的信道进入方法,包括多个用户站(S1到Sn,n≥2),每个用户站(S1到Sn)具有发射机和接收机,从而,可在使用各自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用户站(S1到Sn)与适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信的多个信道之间独立地交换信息,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
a)使用第一组通信参考参数(I1、M1)测试适于所述多个用户站(S1到Sn)的第一与第二用户站(sx、sy;1≤x≤n、1≤y≤n)间的多个通信信道的一组信道(C1到Cm,m≥2);
b)如果该组信道的一个信道(Cx,1≤x≤m)满足所述的第一组通信参数(I1、M1),则这个信道用于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用户站(sx、sy)之间无线通信;
c)借助方向性天线用第二组通信参数测试所选择的信道(Cx);
d)如果所述信道满足第二组通信参考参数(I1、M1),则接受所选择的信道(Cx),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用户站之间和尽可能多的站的无线通信。
所揭示的方法提高了应用或信道效率,并避免因经常使用/重复使用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产生的消极结果。利用方向性天线,根据信道测试获得的信息,给出第二通信参考参数,同时,使用该参数决定所选择的信道是否可以用于进一步的通信。在信道进入方法中,用于信道测试的方向性天线能够区别不同于寻找通信方向的一个方向中的干扰功率较高的信道和所有方向中干扰功率较高的信道。至少连接到位于一个方向的站面对主干扰的方向,可接受某些其它通信参考参数,这些参数很少要求。如果考虑方向性天线检测接受的结果,进入信道的可能性将增加,该结果满足了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站间进行正确通信所要求的通信参数。因此,所揭示的方法提高了系统中无线通信的效率,减少了无线通信系统的总体故障率。
优选的实施例可从从属权利要求中看出。
本发明也涉及权利要求11和12所要求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用户站。
本发明的实施例示于附图中,并在下面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表示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表示说明不同通信参考参数的图表;
图3本发明所用方向性天线的举例。
EP-A-0853400中描述了混频和时分多路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因此,就本发明的公开而言将参考此文件,特别是对信道进入方法的公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国汤姆森-布兰特有限公司,未经德国汤姆森-布兰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58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