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燃前脱硫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117771.3 | 申请日: | 200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385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丽;徐龙;刘振宇;李允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0L9/00 | 分类号: | C10L9/00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毅,魏树巍 |
地址: | 03000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燃前 脱硫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一种煤中硫的脱除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在有机气氛和热作用下煤燃前进行脱硫的方法。
目前,燃煤进行脱硫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燃前脱硫,第二类是燃中脱硫,第三类是燃后脱硫。有关脱硫的专利,主要是燃中及燃后脱硫方面的,如铁锰系复合脱硫剂专利,酞箐钴磺酸盐脱硫液专利等。
煤炭的燃前脱硫是实现源头脱硫,改善燃料燃烧品质的重要途径,但燃煤预脱硫的专利还是很少,仅有采用生物催化剂玟瑰色红球菌(Rhodococcusrhodocroushaxteria)用于矿物燃料的深度脱硫等专利。这种生物催化剂的生长需有机和无机营养物的共同作用,特别是营养介质中的无机物,1升去离子水中要加入4克K2HPO4、4克Na2HPO4、2克NH4Cl、0.2克MgCl2·6H2O、0.001克CaCl2·2H2O、0.001克FeCl3·6H2O;玟瑰色红球菌的培养温度要严格控制在37℃并保持在48小时。上述生物脱硫过程需严格控制培养温度、酸碱度等多个指标,并且脱硫的时间周期比较长。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脱硫时间短的煤燃前脱硫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有机试剂与载气氮气一起加热使有机试剂变成蒸气,有机试剂蒸气与煤粉一起经加热反应,进行脱硫,其具体步骤如下:
(1)液体流速为0.05~0.5ml/min的有机试剂和气体流速为30~120ml/min载气氮气一起经加热,使有机试剂变为蒸气,形成混合气体;
(2)按混合气体与粒度小于0.3毫米的粉煤的比例为:有机试剂∶粉煤=0.5~10ml∶1g,将混合气体与粉煤加热到500~800℃的反应温度,加热时间为5-15分钟,进行脱硫。
如上所述的有机试剂是乙醇或丙酮。
如上所述的粉煤是泥煤、褐煤或烟煤。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操作简单,操作参数变化范围宽;
(2)整个脱硫过程耗时少;
(3)显著降低半焦中含硫量;
(4)对煤中有机硫的脱除具有较强选择性。
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
将粒度小于0.25毫米,总硫含量St%=3.7%的0.5克兖州烟煤置于反应器中,将液态流速为0.05ml/min的乙醇,气体流速为30ml/min的氮气,一起加热使乙醇变成蒸气,形成混合气体;将混合气体与粉煤在反应终温500℃停留5分钟,收集反应后半焦,称重并作元素分析,半焦中总硫含量为2.5%(daf,干燥无灰基)。
实施例2
将粒度小于0.25毫米,总硫含量St%=3.7%的0.5克兖州烟煤置于反应器中,将液态流速为0.05ml/min的乙醇,气体流速为50ml/min的氮气,一起加热使乙醇变成蒸气,形成混合气体;将混合气体与粉煤在反应终温700℃停留8分钟,收集反应后半焦,称重并作元素分析,半焦中总硫含量为2.1%(daF,干燥无灰基)。
实施例3
将粒度小于0.25毫米,总硫含量St%=3.7%的0.5克兖州烟煤置于反应器中,将液态流速为0.5ml/min的乙醇,气体流速为30ml/min的氮气,一起加热使乙醇变成蒸气,形成混合气体;将混合气体与粉煤在反应终温700℃停留10分钟,收集反应后半焦,称重并作元素分析,半焦中总硫含量为1.9%(daf,干燥无灰基)。
实施例4
将粒度小于0.25毫米,总硫含量St%=3.7%的0.5克兖州烟煤置于反应器中,将液态流速为0.1ml/min的丙酮,气体流速为30ml/min的氮气,一起加热使丙酮变成蒸气,形成混合气体;将混合气体与粉煤在反应终温600℃停留5分钟,收集反应后半焦,称重并作元素分析,半焦中总硫含量为2.3%(daf,干燥无灰基)。
实施例5
将粒度小于0.25毫米,总硫含量St%=3.7%的0.5克兖州烟煤置于反应器中,将液态流速为0.5ml/min的丙酮,气体流速为120ml/min的氮气,一起加热使丙酮变成蒸气,形成混合气体;将混合气体与粉煤在反应终温700℃停留10分钟,收集反应后半焦,称重并作元素分析,半焦中总硫含量为2.0%(daf,干燥无灰基)。
实施例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77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矢量象限地图
- 下一篇:高压柱塞式水泵清洗机平面凸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