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自动安装的线圈无效
申请号: | 01117889.2 | 申请日: | 2001-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316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10 |
发明(设计)人: | D·H·马巴赫;G·斯佩;H·M·范德维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17/02 | 分类号: | H01F17/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章社杲 |
地址: | 荷兰艾***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自动 安装 线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个匝的线圈。
现代电气设备经常需要许多线圈,这些线圈被安装在相关电气设备的印刷电路板上。线圈应当具备有良好的电性能、紧凑的结构且容易安装。在JP-06036937中介绍了一种具有磁芯的线圈,其中线圈的匝和磁芯构成了一个部件而将磁通杂散量减至最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通过线圈的匝之间的空隙而产生的磁通杂散损失最小的线圈,并且能实现将线圈简单而完全自动地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
达到本发明目的的空气线圈能够通过利用包含一种磁性材料的多个匝而得到。根据本发明而达到所述目的的线圈的匝中包括一个用来输送电流的外层以及在它里面的磁性材料。在线圈的各个匝之间的空隙会产生杂散磁通而有害地影响这种线圈的电性能。为了避免这些空隙的产生,根据本发明的线圈的匝是由磁导线构成的。线圈的各个匝通过这些匝之间的磁力的作用而牢固地保持在一起,这样就可避免在匝之间产生空隙。这样,既不需要将线圈的匝胶黏到一起,也不需要将它们缠绕在一个磁芯上或者通过其它方法而将其保持在一起。将线圈缠绕成需要的形状并且匝之间的磁力能够保持这个形状。这样就简化了产品的制造,尤其是在产量较大的情况下。
权利要求3中所限定的实施例尤其适于在高频技术中使用,在该技术中通常使用没有磁芯的空气线圈。为了提高高频电流的传导性能,在用于构成空气线圈的磁导线上包覆一层特别适合高频使用的材料。为此,将磁导线包覆一层金、银或铜。
权利要求4所限定的实施例实质上简化了线圈的安装。为使自动安装机能够检测线圈的形状及其正确的安装方向,线圈应能向自动安装机提供适当的信息。提供这种信息的简单的可能性在于自动安装机具有一个磁传感器,该磁传感器可检测要安装的线圈的磁化程度和类型。因为磁化强度根据线圈的长度和使用的磁化导线的不同而不同,所以,所述磁传感器借助于线圈的磁性能就可检测出不同的线圈。
权利要求5所限定的实施例能将线圈完全自动地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特别是在使用SMD安装(表面安装设备,Surface Mounted Device)的情况下,该实施例能够获得较高的生产率。在SMD安装过程中,部件被固定到印刷电路板的一侧即它们要被安装的那一侧。
参照附图,通过例子的方式,下面将对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附图中:
图1显示了通用的空气线圈;
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磁导线空气线圈;
图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而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空气线圈;
图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而利用SMD技术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空气线圈;
图5显示了一台电磁自动安装机;
图6显示了使用真空技术的自动安装机。
如图1所示,通用的线圈1在缠绕之后具有在匝2之间产生空隙的问题。然而,这些空隙会影响线圈1的电磁性能。因此,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线圈的匝2是由磁导线构成的,且匝2不用其它任何方法就可保持在一起。这样,线圈1在缠绕之后可保持其最终的形状且没有图1中所示的空隙。此外,自动安装机可通过一个以磁强度为依据的磁传感器而能够识别出不同类型的线圈,所述磁强度根据线圈1的长度和尺寸而在强度和方向上是不同的。为了将线圈1最优地用于高频使用,在磁导线缠绕之前,在它的上面布置由金、银、铜或其它较好导电材料制成的涂敷层3。图3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线圈被安装在印刷电路板6上。线圈头穿过印刷电路板上的孔4,在印刷电路板的下侧通过例如焊接操作的方式而将线圈固定。另一种可替代的方式为:如图4所示,利用SMD技术而将线圈1固定到电路板的没有孔4的上表面上。为此,线圈具有专门弯折的接头5,该接头可直接安装在印刷电路板6上。
在如图5所示的安装过程中,自动安装机在电磁体的帮助下选择线圈1并将其放置到印刷电路板6上且将其对齐并固定。另一种可替代的方式为,如图6所示,自动安装机利用真空装置选择线圈1然后将其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78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