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城市污水资源化污水处理工艺无效
申请号: | 01118282.2 | 申请日: | 200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388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01 |
发明(设计)人: | 郑元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元景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 污水 资源 污水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特别是一种污水处理水质达到中水质量标准的处理工艺,实现污水资源化。
已有城市污水处理大多采用以下工艺:先将污水通过粗格栅,到集水池,经提升送至沉砂池,再到沉淀池,经曝气池,沉淀池,排放处理后的污水,这种处理称为二级处理,若作进一步处理可在排放前用泵提升水,经过滤池得到供中水回用的水质,但需另设中间池,提升泵房,清水池,反冲洗泵房,二级处理达不到中水质量标准,若需进一步处理则工艺复杂,投资大,能耗大,成本高。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城市污水资源化处理工艺,该工艺减少动力消耗,工艺流程合理、紧凑,污水脱氮、脱磷效果显著,水质达到中水标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城市污水资源化污水处理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1)污水经粗格栅去除大块杂物;
(2)经去除大块杂物的污水进入集水池;
(3)从集水池提升污水送入细格栅,去除较小杂物;
(4)去除较小杂物的污水通过沉砂池;
(5)沉砂后的水送入水解池;
(6)水解池出来的水送入缺氧、好氧曝气池,水解池下部污泥送至污泥浓缩槽;
(7)经曝气处理后的水进入沉淀池,沉淀池底部污泥送至曝气池和污泥浓缩槽;
(8)沉淀池出来的水送至过滤池,过滤后的水回用,反冲洗液送至集水池;
(9)污泥浓缩槽出来的污泥经脱水外运,脱出的水送至集水池。
本发明提供的处理工艺可处理原污水水质为COD200~600毫克/升,BOD80~300毫克/升,SS50~300毫克/升,NH3-N20~60毫克/升。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发明工艺框图
实施例1:
污水(COD400毫克/升,BOD200毫克/升,SS250毫克/升)通过粗格栅1,粗格栅的缝隙约20毫米,去除大块杂物,以保护提升泵正常工作,污水进入集水池2,用潜水泵将污水提升3,污水进入细格栅4,细格栅缝隙约1毫米,去除较小杂物(去除COD15~20%);基本可替代体积庞大的初沉淀。污水进入沉砂地5,污水中COD350毫克/升,BOD185毫克/升,SS150毫克/升。经沉砂地后的污水进入水解池6,水解池为一空型结构,既无填料,又无搅拌器和相分离器,只设有送污水的管道,在水解池中形成以水解菌为主的污泥床,(水解菌系污水本身含有的)污水在水解池速度控制在1-2米/小时,水在水解池中停留时间约2-4小时,污水通过水解池可去除细小的悬浮物,去除率可达80%,水解池中存在的大量水解菌,可把水中难生物降解的物质转化成生物易降解的物质,大分子可转化为小分子物质,通过水解池污水的COD降低40%,被水解池截留的悬浮物的30-50%被消化,使污水的深度处理成为可能,特别有利于处理含工业废水较多的城市污水。出水解池污水达到COD210毫克/升,BOD135毫克/升,SS30毫克/升,水解池出来的污水进入曝气池7与从沉淀地回流的一部分污泥混合,曝气池分为二区,即缺氧区和好氧区,污水先经过曝气池的缺氧区,在缺氧区中使硝酸盐NH3-N反硝化成为氮、氧,停留时间1-1.5小时,通过缺氧区的污水进入好氧区,在好氧区,气水体积比为1∶2-4,停留时间为4-8小时,曝气池设内循环泵,利用曝气地中内循环的动力作为缺氧区搅拌的动力。曝气池的混合液(含有活性污泥的水)进入沉淀地8进行固液分离,其污水成份为COD<60毫克/升,BOD<20毫克/升,SS<20毫克/升。
本发明中过滤池9的下部设有污水进口,池中有滤料,过滤池污水流速为3-4米/小时,清水从上部排出,过滤一段时间后,打开出口阀门(该阀门位置低于清水出口阀门),并打开通气阀门,从过滤池下部通入空气反冲,清洗并排出,该过滤池可用微机控制,十分方便。过滤池出口水质为COD<50毫克/升,BOD<10毫克/升,SS<10毫克/升,经过滤池排出的水可以回用,也可排放,反冲洗液送至集水池。
上述流程中,从水解池排出的污泥以及沉淀池排出的部分污泥送入污泥浓缩槽10,其浓缩液送入集水池,污泥再经污泥脱水机11,脱出的水可送至集水池,污泥外运作农肥。
本发明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元景,未经郑元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82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虫卵人工养殖用自动滴液装置
- 下一篇:磁疗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