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1,2,3]苯并噻二唑-7-甲酰肼类衍生物——一类植物抗病诱导剂无效
申请号: | 01118579.1 | 申请日: | 2001-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389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敏;江树人;侯学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43/828 | 分类号: | A01N43/8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噻二唑 甲酰肼类 衍生物 一类 植物 抗病 诱导剂 | ||
本发明涉及一类化学结构新颖的、通式I的[1,2,3]苯并噻二唑-7-甲酰肼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含该类化合物的制剂及其对植物抗病诱导应用。
R=C1-C12的直链或者直链烷基,烯基,卤代烷基,
取代苯基,杂环基,取代杂环基等
I类化合物是经间氨基苯甲酸经过多步反应,得到关环产物7-甲酰肼-[1,2,3]苯并噻二唑,然后再与相应的酰氯反应制得,其反应式如下:式中R的含义同上。
通式I的化合物,对黄瓜灰霉病(Pseudomonas lachrymalns)本身没有抑制作用或者很低的抑制作用,而在活体上具有明显的植物抗病诱导活性。
本发明可以用以下的实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不仅限于这些实例。实例1、2-氨基-7-甲氧羰基苯并噻唑的合成
在1000ml的三颈瓶中加入500ml无水甲醇,冰盐浴冷却至-5℃,机械搅拌下缓慢滴加130ml(1.78mol)氯化亚砜,滴完后。在0℃下继续搅拌反应15分钟,充分搅匀,接着分批加入70克(0.5mol)3-氨基苯甲酸。并继续搅拌15分钟,加热恒温70℃反应12小时。冷却后,旋转蒸发除掉过量的甲醇,然后加入乙酸乙酯和冰水混合物,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调节pH为7.5左右,产物用乙酸乙酯萃取,水洗乙酸乙酯三次,无水硫酸钠干燥,旋转蒸发脱溶,得固体(3-氨基苯甲酸甲酯)69.8克。
在250ml三口瓶中依次加入11.3克3-氨基甲酸甲酯,75ml氯苯,控制温度在-5℃至0℃搅拌下滴加2.1ml 96%浓硫酸,继续搅拌5分钟,接着分批加入6.8克硫氰酸钠,再继续搅拌5分钟,加入0.22克TEBA,恒温至100℃反应10小时后,抽滤,水洗,干燥得硫脲13.5克。
在250ml的三口瓶中加入8.4克N-(3-甲氧羰基苯基)-硫脲,1小时内滴加2.2ml Br2与30ml氯苯的混合物,然后在剧烈搅拌下恒温70℃反应4小时。加入少量乙醚后冷却,抽滤干燥,再将固体于70℃下加入乙酸乙酯回流3小时,然后冷却至30℃后,抽滤得到白色固体7.7g,收率88.0%。
1HNMR:3.92(3H,s,OCH3),7.51-7.62(1H,m,Ph-H),7.72-7.81(1H,m,Ph-H),7.86-7.89(1H,m,Ph-H),9.74(2H,s,NH2)
元素分析(%)测定值(计算值)C:52.10(51.91),H:4.00(3.87),N:13.67(13.45)实例2、7-羧酸-[1,2,3]苯并噻二唑的合成:
在高压反应釜中加入13克2-氨基-7-甲氧羰基苯并噻唑,再加入34克50%的氢氧化钾水溶液,通氮气,调节压力至20大气压下,慢慢升温到120℃,保持此状态继续反应12小时后,冷即,将反应混合物转移至500ml的烧杯中,冰水浴下,加入醋酸酸化,析出淡黄色晶体,抽滤,水洗得9.0克3-氨基-2-巯基苯甲酸,收率85%。
1HNMR:3.04(1H,s,SH),4.03(2H,s,NH2),6.64-6.72(1H,m,Ph-H),7.01-7.10(1H,m,Ph-H),7.33-7.43(1H,m,Ph-H),11.0(1H,s,COOH)
元素分析(%):测定值(计算值)C:49.57(49.69),H:4.30(4.17),N:8.30(8.28)
在500ml的三口瓶中加入16.9克3-氨基-2-巯基苯甲酸,18%的稀盐酸140ml,冰盐浴下冷却至-5℃,慢慢滴加13.8gNaNO2的水溶液。控制滴加速度,使温度保持在-5℃~0℃之间,滴加完后,继续搅拌反应1小时后,水洗,抽滤,得固体16.2g,(m.p.229~231℃)。
1HNMR(DMSO-d6):7.90-7.96(1H,m,Ph-H),8.29-8.42(1H,m,Ph-H),8.99-9.02(1H,m,Ph-H),14.20(1H,s,COOH)(D2O交换消失)
元素分析(%):测定值(计算值)C:46.20(46.44),H:2.30(2.24),N:15.45(15.55)实例3、7-甲酰肼-[1,2,3]苯并噻二唑合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85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