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棒状细菌的精氨酸阻遏物缺陷型菌株和制备L-精氨酸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119656.4 | 申请日: | 200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347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08 |
发明(设计)人: | 菅美喜子;朝仓阳子;森由起子;伊藤久生;仓桥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味之素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C12P13/10;//;C12R115)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广育,邰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细菌 精氨酸 阻遏物 缺陷 菌株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制备L-精氨酸的棒状细菌以及利用该细菌制备L-精氨酸的方法。L-精氨酸是一种工业上有用的氨基酸,其作为肝功能促进剂、氨基酸输注剂、广泛的氨基酸药物等的成分。
常规的经发酵制备的L-精氨酸是利用下列棒状细菌得到的:棒状细菌的野生型菌株;对某些试剂(包括磺胺类药、2-噻唑丙氨酸、a-氨基-a-羟基戊酸等)有抗性的棒状细菌;除了对2-噻唑丙氨酸有抗性,而且对L-组氨酸、L-脯氨酸、L-苏氨酸、L-异亮氨酸、L-蛋氨酸或L-色氨酸表现为营养缺陷型的棒状细菌(日本专利待审公开54-44096);对酮丙二酸、氟代丙二酸或一氟乙酸具有抗性的棒状细菌(日本专利待审公开57-18989);对精氨醇(argininol)具有抗性的棒状细菌(日本专利待审公开62-24075);对X-胍具有抗性的棒状细菌(X表示脂肪酸的衍生物或脂族链,日本专利待审公开2-186995)等等。
另一方面,现有技术还公开了利用重组DNA技术制备L-精氨酸的方法。即公开了利用棒杆菌或短杆菌属的微生物制备L-精氨酸的方法,其中使得所述细菌携带有包括载体DNA和含有以下基因的DNA片段的重组DNA,所述基因为:来自属于埃希氏菌属微生物的乙酰鸟氨酸去乙酰基酶、N-乙酰谷氨酸-a-半醛脱氢酶、N-乙酰谷氨激酶(glutamokinase)和精氨琥珀酸酶(日本专利公开5-23750)。
另外,至于棒状细菌,已经知道L-精氨酸生物合成体系的某些酶的合成受到L-精氨酸的抑制。而且,据报道,在L-精氨酸生物合成体系的某些酶受到L-精氨酸抑制的同时,在棒状细菌的突变株中取消了L-精氨酸对这些酶的抑制,而显示出L-精氨酸积累量的增加(Agric.Biol.Chem.,43(1),105,1979)。
同时,对于大肠杆菌,L-精氨酸生物合成体系的阻遏物和编码该阻遏物的基因被鉴定(美国科学院学报(1987),84(19),6697-701),还研究了该阻遏物蛋白质的结合相互作用和L-精氨酸生物合成体系的各种基因(美国科学院学报(1987),84(19),6697-701,分子生物学杂志(1992),226,367-386)。
但是,在棒状细菌中还没有确定L-精氨酸生物合成体系的任何阻遏物蛋白质。尽管在该阻遏物蛋白质基因(argR)的核苷酸序列和推测由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登记在基因数据库GnBank(AF049897)中,但该基因被命名为argR是因为在上述氨基酸序列和已知的精氨酸阻遏物之间有同源性。
如上所述,尽管研究了棒状细菌的L-精氨酸生物合成体系的阻遏物蛋白质及其基因,但是该阻遏物蛋白质本身还未被确定,而且其功能等也根本没有阐述。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确定棒状细菌中的L-精氨酸生物合成的阻遏物,提高棒状细菌的L-精氨酸的生产率。
本发明的发明人从棒状细菌中分离出在基因数据库中以argR登记的基因(Genbank登记号为AF049897)的同系物,并且发现如果该基因在棒状细菌中被扩增,L-精氨酸的生产能力将下降,另一方面,如果破裂了该基因,L-精氨酸的生产能力将增加,由此证实了L-精氨酸生物合成受到棒状细菌(如大肠杆菌)中的阻遏物和上述编码该阻遏物以argR登记的基因的抑制。因此,本发明得以完成。
本发明提供了以下的内容:
(1)一种棒状细菌,其中精氨酸阻遏物不以通常的方式发挥作用,并且其具有L-精氨酸生产能力。
(2)如(1)所述的棒状细菌,其中由于该细菌染色体上编码精氨酸阻遏物的基因的破裂,精氨酸阻遏物不以通常的方式发挥作用。
(3)如(2)所述的棒状细菌,其中精氨酸阻遏物具有在SEQ ID NO:1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者表现出与该氨基酸序列同源的氨基酸序列。
(4)一种制备L-精氨酸的方法,包括在培养基中培养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棒状细菌,以在该培养基中产生和积累L-精氨酸,并且从该培养基中收集L-精氨酸。
在本发明中,“精氨酸阻遏物”指的是一种具有抑制L-精氨酸生物合成作用的蛋白质,如果编码该蛋白质的基因的表达量在棒状细菌中增加,L-精氨酸的生产能力将下降,如果该表达量下降或该蛋白质消失,那么L-精氨酸生产能力将增加。此后,编码该精氨酸阻遏物的基因也被称为argR基因。另外,用于本发明的“L-精氨酸生产能力”指的是,当本发明的微生物在培养基中培养时,其在该培养基中积累L-精氨酸的能力。
根据本发明,具有L-精氨酸生产能力的棒状细菌的L-精氨酸的生产能力得到提高。
图1表示质粒pK1的构建过程。
图2表示质料pSFLK6的构建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味之素株式会社,未经味之素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96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成光开关阵列
- 下一篇:套管井所穿过地层的电阻率的测定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