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径迹微孔荧光综合防伪标识的制造方法及其制品无效
申请号: | 01120136.3 | 申请日: | 200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332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民;赵长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G09F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廖元秋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径迹 微孔 荧光 综合 防伪 标识 制造 方法 及其 制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防伪技术领域,涉及核微孔径迹荧光综合防伪标识的制造方法及其制品,特别是以核微孔防伪技术为主、以荧光及其光谱分析及其它多种防伪技术为辅的综合手段制造防伪标识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综合防伪是防伪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激光防伪标识曾一度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有些真的标识不易识别,一些仿真标识又能以假乱真,极大地降低了激光全息防伪标识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高分子聚合物在膜上的核微孔是经过重离子辐照和化学蚀刻步骤产生的。核微孔具有高度均一的孔径。肉眼看不见的核微孔,作为核密码信息的载体,在防伪中可以发挥两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方面,用于设置和贮存重离子辐射诱发产生的、无法仿制的微观参数和统计参数,给仿造者造成根本不能逾越的障碍;另一方面,核微孔膜具有光学透明性和液体渗透性,使由百万量级核微孔群体组成的防伪标识显示出肉眼可见的防伪图文影像,经过彩笔透印后,就可在底膜上获得防伪图文,供大众鉴别真伪,让消费者自己参与识别防伪技术。更为重要的是,核微孔防伪标识制造过程中的重离子辐照步骤,必须依靠重离子加速器或核反应堆。加速器和反应堆都是高科技、高投入的国家专控的数量很少的大型核设施,具有高度的垄断性和唯一性,从而加强了防伪控制的力度,缩小了打假追查的范围。因此,核微孔防伪标识具有独特的防伪功能,必将在防伪领域独树一帜。但核微孔防伪标识的美观性却不如激光全息防伪标识,因而也使其应用范围受到影响。
以前的专利曾研究和开发一种核微孔综合防伪标识(专利申请号为99119551),将激光全息防伪标识的美观性和真空蒸镀核微孔膜的光学特性,同核微孔防伪技术相结合,创造出一种集多重防伪性为一体的防伪标识,使防伪技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二、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上述防伪方法的基础上,在其保护胶中再加入荧光物质,开发出一种核径迹微孔荧光综合防伪标识的制造方法及其制品,增加了荧光光谱分析的防伪技术手段,使其集多重防伪性、美观性、实用性于一体,以满足商品市场对防伪技术越来越高的要求。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荧光核微孔综合防伪标识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用具有一定能量和质量的重离子对透明的高分子聚合物薄膜进行辐照;
2)、在所说的辐照过的透明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上,制作激光彩虹模压全息图像;
3)、在照射过的透明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上,涂布一层加有一种或几种荧光物质的耐碱或酸保护层,形成防伪标识图案和文字;
4)用化学蚀刻剂对经过上述步骤处理过的透明高分子聚合物薄膜进行成孔蚀刻,化学蚀刻后对薄膜进行清洗和干燥处理,再与纸制印刷品,防伪全息纸,电镀铝膜或激光彩虹模压全息防伪标识等复合在一起,得到综合防伪标识。
以上步骤,1、2可任意先后进行。
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还可用真空蒸镀法在核微孔膜表面和微孔内壁上镀一层光亮的铝膜。
经过上述步骤制造的防伪标识,就是核微孔综合防伪标识,它以核微孔防伪技术为主,集激光彩虹全息防伪与核微孔真空蒸镀技术及荧光技术于一体,不但具有核微孔标识的防伪特性,而且具备彩色荧光及激光全息防伪标识的美观性。
在所说的耐碱或酸保护层保护层中加入的荧光物质的范围为耐碱或酸物质的0.01-10%,最好的范围是0.1-5%,于20-140℃范围内与耐碱或酸均匀混合。
所说的荧光物质可以是具有荧光的有机化合物或含稀土元素的化合物。
所说的具有荧光的有机化合物可以是:二苯乙稀类,香豆素类,萘二甲酰亚胺类,吡唑啉类,唑类,较好的是二苯乙烯类,唑类:
(1)二苯乙烯类 其分子式为:
(2)香豆素类,其分子式为:
(3)萘二甲酰亚胺类,其分子式为:
(4)唑类,其分子式为:
含稀土元素的有机配合物代表式为:RE(C6H4CO2)3
如邻菲咯啉三氟乙酰丙酮合铕Eu(TTA)3Phen
邻菲咯啉三氟乙酰丙酮合钇Y(TTA)3Phen
本发明提出一种采用上述制作方法的核微孔综合防伪标识制品,其特征在于,由带有激光全息图象的核径迹微孔防伪膜,荧光保护层、镀铝层或纸层,不干胶层及硅油纸结合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201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癌细胞疫苗
- 下一篇:使用过冷水喷雾喷射FCC进料以提高进料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