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源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01120956.9 | 申请日: | 200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361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31 |
发明(设计)人: | 蒂姆斯B.比尔门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2 | 分类号: | H01R13/42;H01R24/18;H01R12/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连接器 | ||
本发明是一种电源连接器,尤指一种可方便地在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两种应用状态之间转换的电源连接器。
如图10所示,美国专利第5,055,055号揭示了一种现有电源连接器700,电源连接器700包括导体部717、包覆导体部717的绝缘壳体715、若干端子、金属带716及收容于导体部717的金属插柱718。
通道722纵向贯穿导体部717以收容金属带716,金属带716包覆且向内挤压金属插柱718的一部分,且该部分插柱718和金属带716一起收容于通道722中。因为金属带716具有弹性,故插柱718能可移动地容纳于金属带716中。现有电源连接器700是插头型电源连接器,然而,该电源连接器显然无法通过简单的结构变化和操作方式转变为插座型电源连接器,比如仅仅通过将插柱718从电源连接器700移出的方式。
因而现有电源连接器的前述结构实有改进的必要。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可在插头型电源连接器与插座型电源连接器两种应用状态之间转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绝缘盖体、金属插柱及若干导电端子,其中绝缘本体设有纵向伸展的通道,金属插柱组装于该通道中若干插槽设于通道旁侧且与通道相邻接,导电端子收容于前述插槽中,其包括有从对应插槽伸入通道中以与插柱弹性抵接而实现电性导通的结合部,绝缘盖体组设于绝缘本体上,其包括有横向凸块,金属插柱上设有与该凸块相匹配的凹槽,通过凸块与凹槽之间可分离式的相互配合将金属插柱组装于绝缘本体中。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可从绝缘本体移出的特殊结构的绝缘盖体,且其绝缘本体及插柱结构经过简单变换,使得该电源连接器可在插头型电源连接器与插座型电源连接器之间转变且安装简便。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源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及插柱倒置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源连接器的绝缘盖体倒置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电源连接器的部分组合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电源连接器呈倒置状态的部分组合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电源连接器的组合图。
图7是沿图5A-A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5B-B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电源连接器作为插座连接器时的剖视图。
图10是现有电源连接器的分解图。
请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1包括绝缘本体20、绝缘盖体40、金属插柱30及呈双排设置的若干端子60。
请配合参见图2所示,盒形绝缘本体20包括前壁21、相对于前壁21的后壁23、顶壁25、相对该顶壁25的底壁26及一对侧壁27。前壁21和后壁23分别设有相对齐的一对开口211、231。于顶壁25上设有一窗口251。连通前述开口211、231的U形通道13形成于窗口251的下方,如此两侧壁27分别位于该通道13两侧。隔板19位于通道13下部且与侧壁27相互平行。每一侧壁27的内表面设有一排插槽273,每一插槽273向下贯通至底壁26。紧邻侧壁27处从底壁26向上各设有一通槽272,该通槽272于前述插槽273底部外侧与它相连通。侧壁27还设有四个对称分布在顶壁25的窗口251边缘的开孔275,且每个开孔275与窗口251相连通。
如图3所示,绝缘盖体40具有一平底部41,平底部41的下表面415的纵向两端设有一对横向凸块43,横向凸块43之间设置有一加强肋45,下表面415的横向两侧分别形成有一对向内设置的插销47。每一凸块43均设有向下延伸并超出加强肋45的弓形端部431。平底部41的下表面415与加强肋45的弓形底面之间之间距比下表面415与弓形端部431的顶部432之间之间距小。于加强肋45底面形成有若干凸起部451,若干凹陷区452间隔设置于凸起部451之间。
插柱30包括前部31、中部33及尾部35。一环形凹槽32设置于前部31与中部33之间。同样,中部33和尾部35之间亦设有一环形凹槽34。
每一端子60包括有一固持部61,若干焊接脚63自固持部61向下延伸以焊接在印刷电路板(未图示)上,若干结合部62则从固持部61向上并斜向内伸出。每个结合部62呈音叉状结构,结合部62的自由端622设有一接触部621,自由端622于该接触部621处反向弯折延伸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209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印刷电路板上的绝缘阻挡层
- 下一篇:饲料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