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内燃机的通气构造无效
申请号: | 01121028.1 | 申请日: | 200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330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09 |
发明(设计)人: | 前田哲明;久我信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M13/00 | 分类号: | F01M1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内燃机 通气 构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内燃机的通气构造。
作为内燃机的曲轴室或变速室等的通气构造,有例如记载于特开昭61-160665号公报的例子,图11图示其要部并对其进行说明。
同例涉及单元摆动式的内燃机,在皮带传动箱01的后部设置变速室02。
在变速室02的上部形成着通气室03,在通气室03的隔壁03a的通孔中通过衬套04沿前后水平方向插装着通气管05。
这样地将一端插装在通气室03中的通气管05在皮带传动箱01内向下方弯曲而垂直地延伸,通过衬套06贯通皮带传动箱01的下壁而将其下端开口突出到外部,对大气开口。
另外,从变速室直接延伸到外部的通气管的类型有将管前端插入空气滤清器箱内开口的例子。
在前者的例子中,由于通气管05的开口端在车辆下侧对大气开口,因此,根据布置有可能进入尘埃,并且尘埃附着在出口上而具有使外观变差等的不良情况。
另外,由于通气管05在车辆下侧有开口端,因此,管的长度变长。
在后者的例子中,空气滤清器箱安装在车体构架上时,由于皮带传动箱摇动,需要加长通气管的长度来吸收摇动或皮带传动箱需要专用的滤清器箱。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构造的车辆用内燃机的通气构造,该车辆用内燃机的通气构造可以以短的通气通路长度防止通气装置的尘埃等的附着和尘埃的进入。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辆用内燃机的通气构造,在覆罩动力单元的本体罩的外侧夹着防止噪音用的吸音材料设置外罩,该动力单元含有内燃机和动力传动装置的至少一方,上述动力单元所具备的通气装置的出口面临着上述吸音材料。
由于通气装置的出口面临夹装在覆罩动力单元的本体罩与其外侧的外罩之间的吸音材料,因此,可防止尘埃从通气装置出口进入或附着在出口上,不会有尘埃给外观带来影响那样的现象。
由于只要将通气装置出口朝向吸音材料即可,因此,布置的自由度高,构造简单,可以尽可能地短地设计通气装置的长度。
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发明的车辆用内燃机的通气构造,在设在皮带传动式车辆的从动皮带轮侧的变速室的通气构造中,通气管从上述变速室的通气室向大致上方向延伸后进行弯曲,沿水平方向以规定长度延伸到管出口。
通气管的上游侧由于从变速室向大致上方向延伸,进入通气管内的油液体容易再次返回到变速室,而且,通气管在向大致上方向延伸后进行弯曲再沿水平方向规定长度地延伸至管出口,因此,在水平部分中进行气液分离,促进通气性能。
另外,由于通气管具有规定长度的水平部分,因此,不会由设在皮带传动式车辆的从动皮带轮侧的变速室的上下摇动强制地排出油。
在皮带传动式车辆的从动皮带轮侧设置变速室的动力单元中也包括单元摆动型内燃机。
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发明的车辆用内燃机的通气构造,是在 2所记载的车辆用内燃机的通气构造中,其特征是,上述通气管的管出口面临防止噪音用吸音材料,该防止噪音用吸音材料被本体罩夹着地被夹装在外罩的内面上。
由于通气装置的出口与被本体罩夹着地夹装在外罩内面上的吸音材料面临,因此,可以防止尘埃从通气装置出口进入或附着在出口上,不会由尘埃给外观带来影响。
由于只要将通气装置出口朝向吸音材料即可,因此,布置的自由度高,构造简单,可以尽可能地短地设计通气装置的长度。
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发明的车辆用内燃机的通气构造,在设在皮带传动车辆从动皮带轮侧的变速室的通气构造中,在皮带传动室中设有空气冷却构造,在外罩的内面上被本体罩夹着地夹装着防止噪音用吸音材料,从变速室延伸出的通气装置的出口设在上述皮带传动室的冷却风出口处,并与上述吸音材料面临。
由于通气装置出口与吸音材料面临,因此,可以防止尘埃从通气装置出口进入或附着在出口上,并且,自变速室延伸出的通气装置的出口排出的油被吸音材料吸附,但是由于通气装置的出口设在皮带传动装置的冷却风出口处,因此,吸附了油的吸音材料由温风即冷却风吹干而可长期地维持吸音材料的吸附性能。
图1是搭载了本发明的具有皮带式变速装置的传动装置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面图。
图3是卸掉了罩单元时的图2的III向视图。
图4是图2的要部放大图。
图5是在左箱体上安装了变速器罩时的左侧视图。
图6是也组装了罩单元的状态的图5的VI—VI线剖面图。
图7是内罩的左侧视图。
图8是安装前的吸音材料的左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210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