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婴儿座及童车无效
申请号: | 01122087.2 | 申请日: | 200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324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05 |
发明(设计)人: | 须贺宜英;宫地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宫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B7/00 | 分类号: | B62B7/00;B62B5/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温大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婴儿 童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儿座,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装在童车车体上或从其上拆下的婴儿座。
通常,对于为散步或购物等需将婴幼儿一起带到室外时使用的童车,根据需要,要容易进行折叠,容纳或携带的同时,还提出了具有婴幼儿的背部朝着推车方向的背面状态和婴幼儿朝着使用者的推车状态的各种童车并已实用。
然而,这种童车中的婴儿座,弧状护臂可装拆地跨接在幼儿坐着的座板两侧形成的肘连部的前端间,婴幼儿不会从婴儿座上滑落下来。即,在上述肘连部的前端上形成了向上突出的突起部,突设了啮合销,该啮合销从该突起部侧上的开口处受到弹簧作用被顶向外侧,在护臂两端下面形成孔,使上述突起部分别与孔嵌合,并使上述突起部上的啮合销与护臂孔内的凹部啮合,从而固定好了上述护臂。
然而,这种童车,因为在护臂装拆时,啮合销对突起部的开口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力,所以存在上述开口附近受到损伤的可能性。特别地,因为要求重量轻,在肘连部使用轻质合成树脂时,上述开口附近的损伤问题显得更为严重。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婴儿座,该座能够确保护臂安装用的突起部形成的啮合部件插入用的开口附近的强度。
本发明的童车具有童车车体,有座板的、安装在童车车体上的婴儿座,安装在童车车体上的、位于婴儿座的座板下面的操纵杆,其特征在于上述婴儿座具有与操纵杆啮合的啮合部件。
本发明童车的童车车体具有一对肘连部,婴儿座具有嵌合到各肘连杆上的一对肘连部。
本发明的童车的特征在于在各肘连杆上设置了可向外突出的啮合销,在与各肘连杆对应的肘连部上形成了啮合销可进入的啮合孔。
本发明的童车的特征在于啮合部件具有与操纵杆嵌合的嵌合槽。
本发明的童车的特征在于操纵杆呈U形,其两端连接一对肘连杆。
本发明的童车的特征在于在婴儿座的座板下面设置有钩部件,该钩部件可在与操纵杆啮合的啮合位置和脱离操纵杆的解除位置间移动。
本发明的童车的特征在于在钩部件上安装了锁定解除杆,该解除杆可使钩部件在啮合位置和解除位置间移动。
本发明的童车的特征在于锁定解除杆沿座板下面向外延伸。
本发明的童车的特征在于钩部件具有锁定解除防止片,该锁定解除防止片在钩部件处于啮合位置时进入座板内侧,钩部件处于解除位置时向座板外侧突出。
本发明的童车的特征在于在婴儿座的座板上设置锁定解除防止销,而锁定解除杆具有开口,该锁定解除防止销在钩部件处于啮合位置上时进入座板内铡,并插入到锁定解除杆的开口内,在钩部件处于解除位置上时,向座板外侧突出,从锁定解除杆的开口处脱出。
本发明的童车的特征在于锁定解除防止销受弹簧作用被推向座板的外侧。
本发明的童车的特征在于婴儿座可选择地面向前方地安装在童车车体上的第一位置和面朝后方地安装在童车车体上的第二位置。
本发明的婴儿座具有座板,设置在座板上的一对肘连部,跨接在一对肘连部间的弧状护臂,其特征在于在各肘连部上设置了与护臂嵌合的突起部。
本发明的婴儿座的特征在于金属筒状部件嵌装在各突起部的外周上。
本发明的婴儿座的特征在于在各突起部上设置了可进退的啮合部件,该啮合部件向外突出与护臂的啮合凹部啮合。
本发明的婴儿座的特征在于在各突起部内设置了弹簧部件,该弹簧部件向外对啮合部件施加弹力。
图1是本发明的童车的透视图。
图2是把婴儿座以背面后方安装在童车车体上的状态图。
图3是把婴儿座以背面前方安装在童车车体上的状态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婴儿座构成的透视图。
图5示出图4所示的婴儿座的侧板安装部的构成。
图6是婴儿座概略构成及动作说明图。
图7是婴儿座呈状态时的透视图。
图8示出安装婴儿座后的童车折叠后的状态。
图9是肘连杆和肘连部锁定部的断面图。
图10是婴儿座装到童车车体上的锁定装置的另一实例。
图11示出图10所示的锁定装置中的锁定解除杆部局部的平面图。
图12是示出锁定解除防止装置的另外实施例的图。
图13是示出护臂安装用突起部的一例的断面图。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宫比株式会社,未经宫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220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