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控气动岐管通气阀门插入件有效
申请号: | 01122303.0 | 申请日: | 200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330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09 |
发明(设计)人: | G·M·西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屋气刹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H11/10 | 分类号: | B61H11/10;B61H1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宏祥 |
地址: | 美国宾夕***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 通气 阀门 插入 | ||
1.一种通气阀门插入件,包括:
(a)一衬套组件,围绕它形成有多个环形凸缘,每个所述环形凸缘限定一凹槽,其中固定有一O形圈,使所述衬套组件装于一合适的镗孔内,所述衬套组件限定(i)一纵向镗孔,具有一上腔室、一中间腔室和一下腔室,以及(ii)一第一开口孔,连接于所述下腔室,所述衬套组件还具有(iii)一下弹簧座,形成在所述上腔室底部的圆周上,以及(iv)一环形阀座,围绕所述纵向孔而形成,该阀座朝下面对一位于所述下腔室下方的底部区域,所述环形阀座的特征为,具有一突起的内部,该内部相对于一倾斜的外部以一预定角度逐渐变细;
(b)一活塞组件,可在所述纵向孔中于一打开与一关闭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活塞组件包括一插入活塞,所述插入活塞具有一设置在所述上腔室中的头部和一向下延伸穿过所述下腔室的杆身,所述头部有一环形颈圈,该颈圈限定一凹槽,凹槽中设置一第一环形密封件以防止所述头部周围的泄漏,所述杆身有一个底部,一环形密封件固定于该底部,所述环形密封件有一平坦的上表面,用于在活塞组件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与所述环形阀座的所述突起内部密封接合;
(c)一用于在所述活塞组件于所述衬套组件的所述纵向孔内纵向运动时防止所述活塞组件作非纵向运动的装置;以及
(d)一弹簧,围绕所述插入活塞而设置,并被压缩在所述环形颈圈的下侧与所述下弹簧座之间,所述弹簧将所述活塞组件偏压到(i)所述关闭位置,在该位置,所述环形密封件被拉向上而抵靠所述环形阀座,以便切断所述下腔室与所述底部区域之间的连通,以及离开(ii)所述打开位置,在该位置,作用于所述头部的顶部的一控制表面上的控制压力克服所述弹簧并将所述环形密封件向下而压离开所述环形阀座,从而在所述下腔室和所述底部区域之间建立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阀门插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a)所述杆身的中部,围绕它限定一个环形凹槽;以及
(b)一个O形圈,固定在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中部和固定于其周围的O形圈的尺寸制成可平滑地嵌于和滑动于所述中间腔室的一圆柱形内壁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气阀门插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角度在25到35度的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气阀门插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角度为30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气阀门插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具有约3磅的负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气阀门插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当的镗孔是一歧管组件的通气镗孔,并且所述通气阀门插入件嵌于所述通气镗孔内而使所述第一开口孔与所述歧管组件内的一通气通道连通,所述底部区域与所述歧管组件内的一公共通道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阀门插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一固定在所述中间腔室的内壁上的导向环,所述杆身的中部延伸通过该导向环,所述导向环防止在所述活塞组件于所述纵向孔内作纵向运动时所述活塞组件作非纵向运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气阀门插入件,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支撑环形衬垫,该衬垫在所述头部基底处围绕所述杆身而设置,当作用于所述头部的所述控制表面上的控制压力压迫所述活塞组件而克服所述弹簧并朝下移动到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支撑环形衬垫与所述导向环的顶面接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气阀门插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角度在25到35度的范围内。
10.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通气阀门插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角度为30度。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气阀门插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具有约3磅的负荷。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气阀门插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当的镗孔是一歧管组件的通气镗孔,并且所述通气阀门插入件嵌于所述通气镗孔内而使所述第一开口孔与所述歧管组件内的一通气通道连通,所述底部区域与所述歧管组件内的一公共通道连通。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阀门插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角度在25到35度的范围内。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气阀门插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角度为3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屋气刹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屋气刹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2230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合物-陶瓷复合电子衬底
- 下一篇:对于电路基板的同轴电缆的连接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