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合金上引连铸管坯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122700.1 | 申请日: | 200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350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倬;吴国仕;杨守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南方特种铜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4 | 分类号: | B22D1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340 广东省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铜合金 上引连铸管坯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要用于铜合金上引连铸管坯的制造方法,技术涉及凝固学原理和有色金属加工工业技术领域。产品主要用于冷凝器制造工业。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密度、无缺陷的优质上引连铸合金铸管坯生产方法,以期解决铜合金水平连铸铸管过程中存在的偏芯、组织疏松、晶粒不均匀性等问题,配套在线自动控制的最终仪器检验系统,保证铸管直接用于拉伸管材的目的,省去挤压、轧管两高能耗工序,最终实现节能、环保、优质、低成本的目标。
目前国内冷凝管生产制造技术,仍采用立式半连铸和水平连铸提供铸坯,铸坯经挤压机挤压制成半成品管坯,管坯经酸洗后在轧管机上轧制到拉伸所需要的尺寸,再经拉伸、精整制成各种成品管材。此工艺路线生产流程长能耗大、生产成本高,技术已明显落后于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寻求节能、低成本冷凝管生产技术势在必行。本发明征对铜合金熔铸工序进行阐述。
在有色金属加工行业熔炼和铸造(简称熔铸)方法,分水平连铸,立式半连铸和上引连铸。立式半连铸其熔铸过程是在同一台电炉上完成的,结晶器是立式安装,铸锭过程是间断性不连续的。在熔炼合金时,易氧化元素熔炼损失大,合金成分不易控制,能耗量大;在铸锭时,铸锭表面易出现麻面、横裂和漏挂,铸锭内部易出现裂纹和疏松缺陷,铸锭质量波动性大,熔模具消耗高,要求操作人员须具备一定的技能,工作环境不尽理想,熔铸成品率低。目前国内基本采用此工艺路线为挤压机提供铜合金铸锭。水平连铸其熔炼和铸造过程分别在两台单体电炉上进行,结晶器水平安装,铸造过程可实现连续化生产。该方法可提供铸棒、线、管坯。但铸管坯易出现偏芯、裂纹、组织疏松、晶粒不均匀和桔皮等缺陷,熔体在转炉时金属损失大,要求操作者须具有良好的生产操作技能,同时生产批量必须具备上一定规模时,才能体现出质量与成本优势。上引连铸其熔炼和铸造过程是在一台连体炉上同时进行,该过程可实现连续化生产,适宜纯铜金属生产,采用此方法可生产小于φ16mm线坯和小于φ30mm管坯,目前管坯仅在纯铜上应用,且质量不宜保证;而合金类铸管坯目前还未发现公开的相关信息资料。
上述三种方法,水平连铸和上引连铸是今后该行业发展的方向,而立式半连铸由于其独特工艺特性,在生产大规格铸锭方面仍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生产小规格品种上,尤其在管坯生产上与上引连铸相差甚远,相比较立式半连铸生产周期长,工序繁杂,金属单耗高,能耗大,生产过程无法实现自动化,加之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环境不尽理想。而水平连铸由于其铸管易产生偏芯、裂纹、结晶晶粒不均匀等缺陷,要求生产人员具有丰富的生产技能,故限制了在国内的广泛应用。
以下所述上引连铸合金管坯方法,是指未经压力加工变形的半成品铸管坯。
本发明在吸收水平连铸工艺工装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上引连铸工艺特点,对上引平面式有芯炉型结构进行必要的改进,采用特制结晶器和特制加料装置,及专用保护套,确保铸管坯结晶组织均匀、细密、无疏松、无裂纹。该方案炉体结构为熔炼炉炉膛上平面高出保温炉炉膛上平面尺寸100-500mm之间,两炉体组成高低式联体炉结构,在熔炉与导流装置下侧处配置一隔热块,保证熔炼炉感应体不致过热而生产故障;在熔炼炉与保温炉炉膛之间配制可调导流装置,实现熔炼合金化与铸管过程的单独完成。该结构从炉型结构上为生产铜合金提供了设备保证,解决了上引连铸平面式炉型熔炼合金化学成分不均匀性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南方特种铜材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南方特种铜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227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涂塑复合纸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构件脱模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