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锅筒内置式电极水位测量筒无效
申请号: | 01122911.X | 申请日: | 2001-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395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05 |
发明(设计)人: | 成文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文章 |
主分类号: | G01F23/22 | 分类号: | G01F2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5002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电极 水位 测量 | ||
本发明涉及工业、电站锅炉锅筒远传水位测量用的电极型水位计一种改进的水位计测量筒——一种锅筒内置式电极水位测量筒。它适用于锅炉锅筒水位测量,尤其适用于高参数、大容量锅炉锅筒水位测量。
现有电极法测量锅炉锅筒水位是通过在锅筒上引出一根水侧取样管,一根汽侧取汽样管与锅筒外部的电极水位测量筒并接,使电极水位测量筒与锅筒成连通容器,测量电极感受端伸入测量筒内,利用汽水导电率相差悬殊的特点,分辨汽相或液相。由于大型锅炉锅筒内水汽温度高变化范围大,锅筒内沸水中还夹带不少汽泡,锅筒内沸水中夹带汽泡的水汽混合相状态参数难於在电极水位测量筒内复现,一般存在二种测量误差,一是因测量筒受室温散热影响引起的水柱密度误差导致的锅筒水位测量误差,二是因测量筒内水相不可能做到像锅筒内沸水中夹带汽泡那样,造成锅筒水位测量误差。如中国发明专利号ZL91100647.8,发明名称“组合式汽包水位取样装置”中公开的一种双容器电极水位测量筒,虽消除了室温散热引起的水柱密度影响产生的锅筒水位测量误差,但仍存在锅筒内沸水中含汽泡高度造成锅筒水位测量误差。对于高参数、大容量锅炉,上述测量误差不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影响热效率和锅炉安全生产。
本发明目的是为锅炉锅筒电极水位计,提供在锅炉运行全工况,不存在测量筒因室温散热引起水柱密度误差产生的锅筒水位测量误差,不存在因锅筒内沸水中夹带汽泡影响锅筒水位测量误差的一种锅筒内置式电极水位测量筒。
本发明解决方案如下:一个园筒体,用上端盖、下端盖密封,电极座按锅筒电极水位计各显示点高度分单纵列或多纵列交错布置在园筒体周壁,测量电极固定在电极座上时,使测量电极引线端伸入园筒体内空间,测量电极感受端暴落在园筒体外,测量电极感受端制成工作状态呈水平多孔金属网,以增加捕获水相接触面积,构成电极水位测量筒,将电极水位测量筒整体置于锅筒内,园筒体上的正常“0”水位电极座中心与锅筒正常“0”水位高度一致,电极水位测量筒内部空间必连有1至2根引出管穿越锅筒壁与大气相通,引出管可以在园筒体的上端盖或下端盖引出,也可以在园筒体侧部引出,上端盖引出时,引出管穿越锅筒顶部,下端盖引出时,引出管穿越锅筒底部,园筒体侧部引出时,引出管穿越锅筒侧部,套上绝缘用短瓷管的电极引出导线一端与测量电极引线端连接,另一端经引出管与锅筒外电极水位计连接。
由于电极水位测量筒整体置于锅筒内,测量电极感受端直接与锅筒内水相、汽相接触,电极感受端容易分辨锅筒内冷态水位或饱和水位和汽相。锅筒内为沸水中夹带汽泡的水汽混合相真实水位时,由于汽泡在沸水中向上翻滚速度很快,还由于呈水平多孔金属网的有较大触水面积的测量电极感受端总会有局部金属网被水相包裹,使测量电极感受端几乎不受汽泡影响,处于连续导通状态,因此测量电极感受端也容易分辨锅筒内沸水中夹带有汽泡的水汽混合相真实水位和汽相。
本发明有二种用途:一是作锅炉锅筒电极水位计一次测量筒,二是作锅筒水位报警保护一次测量筒。
本发明优点是锅筒电极水位讯号不存在室温散热引起的水柱密度影响产生的锅筒水位测量误差,不存在因锅筒沸水中含汽泡高度影响导致的锅筒水位测量误差。
本发明实施例如附图所示:
附图1是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A-A视图
本发明有园筒体1、上端盖2、下端盖3、电极座4、一种锅筒内置式电极水位测量筒,电极水位测量筒整体置于锅筒12内,电极座4按锅筒电极水位计各指示点高度分单纵列或多纵列交错布置在园筒体1周壁,本实施例按三纵列布置,测量电极5固定于电极座4上时,使测量电极引线端6伸入园筒体1内部空间,测量电极感受端7制成工作状态呈水平多孔金属丝网且暴露在园筒体1外,如附图2所示,园筒体1内部空间必连有1至2根引出管穿越锅筒12壁与大气相通,本实施例在园筒体1上侧部连一根上部引出管8穿越锅筒壁与大气相通,在园筒体1下侧部连一根下部引出管9穿越锅筒12壁与大气相通,园筒体1上的正常“0”水位电极座4中心与锅筒正常“0”水位高度一致,套有绝缘用短瓷管10的电极引出导线11的一端与测量电极引线端6连接,另一端经上部引出管8或下部引出管9与锅筒12外的电极水位计连接。
附图1中
1、园筒体 2、上端盖 3、下端盖 4、电极座
5、测量电极 6、测量电极引线端 7、测量电极感受端
8、上部引出管 9、下部引出管 10、短瓷管
11、电极引出导线 12、锅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文章,未经成文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229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原位纳米复合硅丙乳液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干式除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