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水便盆及其排污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123798.8 | 申请日: | 200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400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3-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永奎 |
主分类号: | E03D11/10 | 分类号: | E03D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5214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水 便盆 及其 排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生洁具中的便盆,尤指一种无S形水封管的节水便盆及其排污的方法,可节水50%左右,甚至更多。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便盆都是采用S形水封管的结构,其水封的实质是利用S形水封管里的存水密封总管里的异味,其冲排污水过程的实质是:冲刷—悬浮—压排的过程。此种靠压差冲排污水的方式所需水封存水量大、一般最少2.5升左右,而跨越S形水封管所需的水量更大,约为存水量的三倍以上,一般最小需7.5-8升,更为甚者是对粘稠的粪便必须多次冲刷才能排净,所耗水量就更多;如果冲水量不足,不但排不净粪便,而且常常堵塞S形水封管,即造成水的浪费,又给用户带来不便。
国外先进的泵吸式便盆仍采用S形水封管结构,一次排便所需的耗水量也在4-5升左右,而且经常需要二次抽排污水,因此,浪费水的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采用连动水封盘取代以往的S形水封管,可节水50%,甚至更多的节水便盆及其排污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节水便盆,主要包括:盆体、触发机构,连动机构及水封盘,其特征是;盆体分上下盆腔A、B,盆腔内设有一、二级出水口,触发机构固接于盆体的后腔C内,至少与一种形式的连动机构相连,该连动机构固接于盆体后腔C内的支架上,水封盘位于盆体第一出水口下方,与第一出水口之间形成水密封,而水封盘的底部固结在受连动机构驱动的连接件上。一种节水便盆的排污方法特征是:
①、利用连动的水封盘取代以往的S形水封管,并在水封盘与第一出水口之间形成水密封,以封隔下水管道中的异味;
②、利用盆体内的一、二级出水口对盆体内的污水进行二次清理;
③、利用喷水盖的启闭,打开或关闭水阀,使水进入喷水盖内,并通过喷水盖内的诸多喷水孔及盆体内的环形水道对盆体内的污水实施冲洗;
④、喷水盖的启闭可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触发机构对水阀实施控制;同时驱动连动机构,使与连动机构相连的水封盘上下运动,达到封闭或开启第一出水口之目的。
⑤、水封盘的启闭也可通过脚踏、手动、电动的触发方式实施控制。
本发明还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上述连接件可为杠杆,其一端与水封盘底部相匹配,另一端通过钢丝绳与连动机构及触发机构相连,该触发机构主要包括喷水盖及与喷水盖相连的转轴、该转轴与杆体固连;一连杆一端与杆体铰接,另一端铰接在与水阀相连的转动手柄上;杠杆的适当位置处设有一拉簧及杠杆的转动支点。
上述连接件可为电机的转轴,该转轴通过电机与手动触发机构相连,该机构是个并联电接于电磁阀及电机的启动开关,该启动开关固装在后盖上或周边的盆壁上。
上述连接件还可为另一杠杆,其一端与水封盘底部相匹配,另一端通过钢丝绳与连动机构及触发机构相连,该触发机构为脚踏触发机构,它主要包括压杆、波纹管和销轴,其中压杆呈L型,一端铰接于销轴上,另一端与钢丝绳相连;波纹管螺接于盆体上部的盖板上,并罩盖于压杆之上,压杆的正下方设有一水阀及与水阀相通的进水管。
上述连接件还可为电机的转轴,该转轴通过电机与另一触发机构相连,该机构主要包括喷水盖及与喷水盖固连的转轴、转轴中间设带一通孔的扁方,通孔内螺接一压柄;水管上螺接有电磁阀;启动开关固定在后盖的支架上,并联电接于电磁阀及电机上,并控制二者同步工作;当喷水盖转动90°,压柄则在45°范围内触压启动开关工作。
上述盆体是陶瓷件,其盆缘内设有带喷水孔的水道,进水接头由软管管接水阀或电磁阀,或者,其前端加设翻挡缘,翻挡缘内腔与水道相通,并设有喷水孔。
上述喷水盖是塑料中空盖板,空腔中间设有带孔的水管,后侧设进水螺纹接头,由蛇皮管螺接水阀或电磁阀,右端对称设两固接于转轴的支耳。
上述水封盘呈盘形状或内呈抛物线状的盘体。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用连动的水封盘机构取代以往的S形水封管,只需一升左右的水,就可达到封隔异味的效果,可节水50%以上,且冲洗方便、不会发生堵管现象。因无稀释—悬浮—压排的排污过程,便后可直接将污水通过连动式水封盘机构排出,仅需用少量的水通过喷水盖及盆缘周边水道的喷水孔直接冲刷盆体表面的污物,即可完成一次便后排污过程。而一次排污的耗水量约为2-2.5升,对比国际先进的泵吸型便盆,可节水50%左右,故具有较好的节水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永奎,未经张永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237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