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液压马达的排油回路无效
申请号: | 01124728.2 | 申请日: | 200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337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27 |
发明(设计)人: | 名村照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F15B21/00 | 分类号: | F15B21/00;F15B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梧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液压 马达 回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驱动油压挖掘机等建筑机械的上部旋转体的旋转液压马达的排油回路。
背景技术
现在参照图5至图7就现有技术中用二个旋转液压马达机旋转驱动上部旋转体时的两个旋转液压马达的排油回路进行说明,图5是二个旋转液压马达的排油回路图,而图6是二两个旋转液压马达回路的配管上面图,图7是图6的X向斜视图。
如图5所示,两个旋转液压马达1、2被经操作阀8从油压泵9中喷出的高压油驱动。如图5至图7所示,从旋转液压马达1中排出的油经排油配管10A,在设置于旋转液压马达2的排油出口上的T形连接器11A与从旋转液压马达2中排出的油汇合起来,这些汇合的油又通过排油配管12A在设置于接头13上的空腔14内与来自接头13的排出油汇合。最终汇合后的排出油通过最后的回路15返回到作动油槽16中。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的排油回路中,来自旋转液压马达1的排出油经规定长度的排油配管10A,在设置在旋转液压马达2的排油出口上的T形连接器11A与旋转的液压马达2的排出的油汇合,然后经公共排油配管12A返回到作动油槽16中。为此,由于在旋转的液压马达2的排油出口和上述汇流点处的各自排油压力大致相等,并且在旋转液压马达1的排油出口的排油压力比上述汇流点的排油压力高,所以往往使来自旋转液压马达1的排出的油从汇流点逆流到旋转液压马达2内。因此,有在旋转液压马达1内发生的软泥状沉积物和润滑脂积炭输送到旋转液压马达2内的情况,从而有容易损伤旋转液压马达2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已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把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旋转液压马达的排油回路作为目的,该排油回路是使从多个旋转液压马达分别排出的油返回到作动油槽中的回路,并是力图作到不使在一个旋转液压马达内发生的软泥状沉积物和润滑脂积炭输送到其它旋转液压马达内的排油回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与本发明有关的旋转液压马达排油回路的第一种结构是一种使从多个旋转液压马达各自排出的油经汇合点返回到作动油槽的旋转液压马达的排油回路,
设计各个配管的粗细和长度,以便使从多个旋转液压马达的排油出口到汇合点的各个排油回路的压力损失大致相等。
按照与本发明有关的第一构成,因为使从多个旋转液压马达的排油出口到汇合点的各自排油回路的压力损失大致相等,所以从一个旋转液压马达排出的油不会流入另一旋转液压马达内。因此,在一个旋转液压马达内产生的润滑脂积炭不会输送到其它的旋转液压马达内,可以预防旋转液压马达的损伤,使寿命提高。另外,因为使各旋转液压马达内的排油压力大致相等,所以在各旋转液压马达的供给油压力与排出油压力的内部差压大致相等,因此使在各旋转液压马达内的容积效率变动变小,通过消除液压马达旋转时的响应特性的偏差而可以改善控制性能。
旋转液压马达的排油回路的第二构成是在第一结构基础上使从多个旋转液压马达的排油出口到汇合点的各自的排油回路的配管长度变成大致相等的构成。
按照该第二构成,因为使从多个旋转液压马达的排油出口到汇合到的各自排油回路的配管长度大致相等,所以使各自的排油回路的压力损失相等。因此,通过最简的和可靠的方法,以及可以以最低的成本防止含有在一个旋转液压马达内产生软泥状沉积物和润滑脂积炭等的排出物流入其它的旋转液压马达内。
旋转液压马达排油回路的第三结构是在第一或第二构成基础上使汇流点的高度变成比多个旋转液压马达的排油出口低的构成。
按照该第三构成,因为使汇流点的高度比多个旋转液压马达的排油出口低,所以不会使包含一个旋转液压马达内产生的软泥状沉积物和润滑脂积炭等的排出物从汇合号进入其它的旋转液压马达内,从而可以防止因旋转液压马达的润滑脂积炭等引起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适用的油压挖掘机的旋转装置的说明图。
图2是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有关的旋转液压马达的排油回路图。
图3是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有关的旋转液压马达的排油配管的上面图。
图4是图3的Z向斜视图。
图5是现有技术的二个旋转液压马达的排油回路图。
图6是现有技术的二个旋转液压马达的排油配管图。
图7是图6的X向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4说明与本发明有关的旋转液压马达的排油回路的实施方式。在图1至图4中,凡与图5~图7中同一构成零部件均用同一标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247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芯焊盘龟裂吸收集成电路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双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F15B 一般流体工作系统;流体压力执行机构,如伺服马达;不包含在其他类目中的流体压力系统的零部件
F15B21-00 流体致动系统的共有特征;不包含在本小类其他各组中的流体压力致动系统或其部件
F15B21-02 .来自存储或定时装置的程序控制的伺服马达系统;所用的控制装置
F15B21-04 .同流体性能有关的各种专门措施,例如,排气、黏度变化的补偿、冷却、过滤、预防涡流
F15B21-06 .特殊流体的利用,例如液体金属;使用上述流体的流体压力系统的特殊利用及其控制部件
F15B21-08 .包括电控设备的伺服马达系统
F15B21-10 .延迟装置或设备